陈 伟,刘东灵,姜兴鹏,张静蓉,谢 寒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天灸罐是姜兴鹏教授研制的一种新型灸具,同时具有天灸和拔罐的功效,可避免传统天灸疗法治疗后局部皮肤易起泡、留疤、药物只能使用一次的缺点,又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能够反复使用等优点。我们用天灸罐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3±2.95)岁,平均病程(12.14±1.03)年,中医证候评分(33.17±5.871)分。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3.12)岁,平均病程(12.29±1.09)年,中医证候评分(33.15±6.015)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内科学》[1]。①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不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②急性发作期:1周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痰,且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嗽、咯痰任何一项明显加重者。③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尘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具有咳嗽咯痰症状的其他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为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及肺气亏虚证。①痰热壅肺:主症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次证为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②痰湿蕴肺:主症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明显;次证为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③肺气亏虚:主症为病久咳声低微,咯痰清稀色白;次证为食少,气短胸闷,自汗畏寒,神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弱。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及肺气亏虚证诊断标准。③年龄18~65周岁。④体温38.2℃以下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由结核、肿瘤、矽肺、真菌、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②体温38.2℃以上;③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④本为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心血管、肺、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天灸罐治疗方案:将天灸罐吸附于大椎、中府、云门、孔最、膻中及双侧肺俞,痰热型加丰隆、大椎,痰湿型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肺气虚型加脾俞、膏肓、肾俞。留罐时间30min,连续治疗10天。
西药治疗方案:阿莫西林胶囊0.5g,1天3次口服;盐酸氨溴索片30mg,1天2次,饭后温水送服,连续服用10天。
治疗组用常规西药加天灸罐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常见的9项症状按程度的轻中重分别对应3、6、9分,各项症状的积分相加之和即为总分,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
安全性观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出现不良反应随时记录,并根据治疗期间的异常症状、体征,判断其与治疗的因果关系。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观察,对处理经过及结果做详细记录。
胸片:行肺部X线检查,有胸片显示渗出病变者则治疗后复查,若无渗出则无需复查。有渗出者为胸片检查阳性,无渗出者则为阴性。
住院天数:住院天数并取平均值。
复发:治疗后半年内随访急性发作次数并做记录,每月1次,半年后做最后统计。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西医疗效判定。无效:咳嗽、咯痰症状及肺部啰音无改变甚或加重,发病1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以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有效:咳嗽、咯痰症状及肺部啰音有所减轻,但程度不及显效者,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显效:咳嗽、咯痰症状及肺部啰音较前明显减轻,但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显著改善。临床控制:咳嗽、咯痰症状及肺部啰音基本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均基本正常。
中医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以下公式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无效:临床体征、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有效:临床体征、症状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上。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70%。临床控制: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以上。
两组西医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2.57±3.291*△18.42±3.37*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0 30 33.17±5.871 33.15±6.015
两组胸片阳性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胸片阳性率比较 (%)
住院时间治疗组7.7天,对照组13.5天。半年复发率治疗组23.3%,对照组43.3%。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胸痹”、“哮喘”范畴[3]。发病外因为外感六淫,内因为肺脾肾功能失调。刘河间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医贯》认为治咳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返归重于肾。盖脾者,肺之母;肾者,肺之子,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久咳脾虚生湿,聚为痰浊,上责于肺,气机出入失常,而为咳嗽。年老病久,肾气虚,摄纳无权,则喘促难续,或久咳伤肺,肺津耗伤,金不生水,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熬炼肺津成痰,皆可引起痰壅气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治疗当扶正固本,健脾补肾。
天灸罐是将天灸疗法与拔罐疗法结合在一起的治疗工具,具有拔罐疗法和天灸疗法双重治疗作用。所用药物为天灸常用药的提取物,如白芥子甙、香兰基丁醚、辣椒碱、毛茛甙、姜辣素、大蒜素、斑蝥素等[4]。利用辛、温、遂痰、温经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气血,达到温阳散寒功效,温补肺脾肾,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天灸罐疗法还具有拔罐的治疗作用,具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功效。通过吸拔大椎、中府、云门、孔最、膻中、双侧肺俞、合谷、丰隆、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脾俞、膏肓、肾俞等穴,能改善和调节肺、脾、肾的生理功能,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另外,能排吸出风、寒、湿等邪及瘀血,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认为,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能使局部的浅层组织发生被动充血,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可迅速带走局部堆积的炎性渗出物及止痛物质,从而消除炎症。还能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改善支气管分泌和纤毛运动等作用,从而加速呼吸道炎症的消除,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也可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白细胞的吞噬菌指数及血清补体效价明显提高。拔罐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瘀血,引起自身溶血现象,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整个机体的功能,能有效地调动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
天灸罐治疗慢性肺系疾病,主要在督脉、膀胱经、肺经等部位进行取穴。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总督一身阳气,灸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振奋阳气。背俞穴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脏腑背俞穴均分布在膀胱经第1侧线上,相关背俞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且督脉和膀胱经所过之处多为脊神经的分布区,天灸罐产生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灸疗的良性信息可作用于大脑皮质,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调动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产物,改善不适症状的作用。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
[2]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54-58.
[3]温丽雅,余红,张淑娟.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1934-1937.
[4]冉茜,姜兴鹏.天灸罐的研制和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