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摘 要: 采用圈点批注法读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阅读能力。圈点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固定自己的圈点符号。批注的内容包括对疑难字词的注解、内容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精彩字句的赏析以及主旨的把握等等;批注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语言的品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联想感悟等方面入手进行批注。
关键词: 圈点批注;文本解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各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学生的收获往往不大,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我想关键还是在阅读的方法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干涉较多,往往会使解读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如果放任学生不加引导,又会使得解读浅薄无深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积极尝试引导学生从“圈点批注”开始,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深入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不但会阅读,更要提升阅读能力。
古今许多学者都有读书时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相对固定的、有标注性的符号对文字勾画,以便于二次阅读的摘录或批注;批注法是在圈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疑、所思、所悟及时加以批语、注释。采用圈点批注法读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时解决疑难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本。但为了使学生的圈点批注更有针对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首先关于对文章的圈点。圈点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在阅读中,遇到疑难字词,可以在第一时间标注、查找,扫清认知障碍,有利于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但有些同学在第一遍阅读时就大段圈点,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会使阅读显得盲目。在充分阅读后,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上的把握,明白哪些需要圈点勾画,为何对此处进行圈点勾画,脑海中有基本的建构,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更能增强学生语言的敏感性。
在圈点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固定自己的圈点符号。疑问处、精彩处、蕴含深刻处用哪些符号应尽量保持一致,不随意更换改动,并且符号不宜过多过杂,否则会干扰正常的阅读。有了固定的圈点符号,在复习的时候看到圈点过的地方就会简单明了。
其次关于文章的批注。批注的内容包括对疑难字词的注解、内容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精彩字句的赏析以及主旨的把握等等。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圈点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并将“挑逗”“忍俊不禁”等重点词语释义,既有助于识记多音字,也便于对句子的理解分析。文中“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指什么,“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这些影响阅读的问题也需要在解决后做批注。然后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在段落中做标注,“赏花”—“忆花”—“悟花”,学生跟随作者的写作而思维清晰,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再读时,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的句段,精妙的词语如“挑逗”“试探”等做重点批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體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结合自身经历应怎样理解,这是整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需要重点批注的内容。学生在运用圈点批注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对文本的评价鉴赏能力。
批注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语言的品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联想感悟等方面入手进行批注。如在阅读《野菊花之恋》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感悟,可以批注文中的意象:老树、乌鸦、秋风等特定秋景;也可以批注结构上的作用:前后对比,为赞美野菊花做铺垫;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使得语言更有表现力;写作手法上情景交融,使景物描写更具有感染力。多种方法的批注给学生更充分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阅读的质量与阅读水平。
最后,关于圈点批注的阅读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圈点批注以鼓励支持为主,从正面加以合理评价,使学生不断地被认同。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教师不宜强加限制,应根据学生的能力量力而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将各自圈点批注的内容交流展示,产生思想的碰撞。即使有观点不统一的地方,也不影响彼此之间的解读,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宽阔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将解读较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制作阅读日志,在班级内共读讨论,也可以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激励学生更积极地阅读、更独立地解读、更深刻地评析,全面提高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圈点批注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例如在名著阅读中使用圈点批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记下读书感悟,捕捉瞬间的思想火花,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感悟与思考。
总之,在倡导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我们应着力于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方法的引导。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圈点批注法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标,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世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教材是有限的,但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更能利用教材开启阅读的大门,给学生提供一双翅膀,让他们在更广阔的阅读天地翱翔!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