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语听力教学作为德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亦是所有高校德语教学中的难点。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如何秉持教学相长的宗旨,对德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下面本文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德语听力;教学难点;提升效率
一、 德语听力教学难点分析
为了更加有的放矢地解决听力教学中的难题,分析听力教学的难点是前提。听力理解的过程包含辨认、联想、推测、判断、筛选等众多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且所有这些思维活动要求在瞬间完成,此为训练听力能力的难点。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师生双方均存在困难。教师必须针对困难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
首先,学生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难以迅速建立德语和汉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的联系。德语和汉语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表音和表形,语法体系上的共同点也较少。对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而言,听到德语对话或语段时,需迅速地对此门外语理解和分析,确非易事。更甚者,部分学习者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后也无法较好地将二者进行转换。
(二) 德中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对句式和语篇的理解困难。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导致思维差异,在理解听力语篇的过程中较容易由于文化差异而出现难以理解的部分,所以语言文化知识的欠缺定会成为听力理解的障碍。
(三)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听力练习中注意力能否集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内容的把握程度。或者有些学生过于计较生疏的词汇,却因此丢掉了整个语篇。鉴于此,学生缺乏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听力习惯,是造成听力困难的关键。
(四) 忽视基础的学习导致学习者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前进的动力。听力能力不仅仅在听力课堂练习和考试中被要求,在其他任何部分都显得举足轻重。较大部分学习者并不懂得德语听力能力属于综合能力,良好的听力能力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大量的阅读朗读练习之上。
其次,教师感到听力课授课的困难,主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教学时间受限。几乎在所有高校的听力课课时基本不足,甚至存在一个星期仅有一次课的情况,这完全无法满足听力教学的全面实施。在有限甚至不足的时间内,教师无法扩展听力内容,无法展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
2. 教学材料有限。目前的高校听力教学,基本局限于一两本主要教材。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时间不足和好的听力教学材料不足。时间不足就无法承载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作为小语种,优秀的听力材料并不算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问题的设置都存在受限的问题。
3. 授课和练习形式有限。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形式无非是老师放音,学生听音,回答问题然后讲解问题。这样的课堂毫无疑问是枯燥和乏味的。难以唤起学生听力练习的兴趣。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从客观上给教师的课堂带去了消极影响。比如内容乏味,形式单一,毫无新意等等。
二、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提高德语听力教学的效率和成效的几种方法
(一) 纠正学生对德语听力的固有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听力课上提高听力水平和能力。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观点,殊不知课下乃是提高听力技能的时间,一堂课内的练习远不够。其次,认为泛听重于精听。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而精听才能熟记重要词汇、句型和結构。与其做大量毫无收获的听力练习,不如认真地反复聆听重要的听力语篇,用以巩固基础知识。再次,学生不愿意朗读和背诵听力文章。一篇精良的听力材料为语言范本,通过熟读和记忆,语言能力必能提高不少,听力水平也必将随之提升。
(二) 尽量精选听力材料,扩展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习者对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上文中已经提及,听力练习材料在精,而不在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教师应该尽可能筛选精良的材料,补充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扩展相关词汇、句式和惯用表达。好的听力材料应能包含重要的语言表达和语法知识。其他不用于“精听”的材料可作为课后练习留给学生课下进行,以保持学生的听力练习频率。
(三) 从听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下手,提高学生听力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如能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上将达到最大程度的时间利用率,从而达到教授学生听力技巧的目的。鉴于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大致有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即部分学生擅长视觉记忆,部分适合听觉记忆,而有些更喜欢动觉记忆,比如通过动手来练习。教师就应该根据这样的特点,将结合多种感官通道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德语听力课堂上,在形式上多样化,从而改变传统听力教学的单感官形式。我们应力求把视觉、听觉和动觉有机地结合,例如:针对视觉型,可以在听课文前用图片或者简短文字提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播放听力材料过程中也可用画面进行提示;针对听觉型,除了传统听力语篇,亦可根据学生的语言程度和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德语歌曲引入听力材料,甚至直接作为听力材料练习,用以增强趣味性;针对动觉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原文或其中的某些词句。这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必将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四) 在听力课堂上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对于挑选出的“精听”听力材料,可以进行交叉练习。听音前,扩展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阅读相关简短篇章,这一过程练习了“读”的能力;听音中,要求学生动笔记录听音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为听完后的总结文章大意做准备,即是为“写”作好铺垫;听音和教师讲解结束后,可要求学生口头复述文章的重要内容,听说结合,以听带说,以说促听,“说”也得到了一定的练习;将“写”作为课后小任务,写出“听后感”或者听力材料总结。
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应总结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之后努力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实践中改进,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作者简介:刘静澜,湖北省武汉市武汉轻工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