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涔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产检前的染色体疾病筛查的方法是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对于妊娠安全的保证非常关键。羊水检查属于创伤取样,标本制备带有难度,孕妇难以接受二次羊水穿刺,因此羊水细胞的一次性成功培养非常重要[1]。羊水细胞培养具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培养时间长、易被污染等特点,综合性要求高,无菌环境下的培养至关紧要。本文分析了羊水细胞培养污染损害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提出避免污染的措施,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进行产前检查的高危孕妇180例进行检验分析,产妇中经产妇50例,初产妇130例,产妇年龄在26~32岁之间,平均(30.5±0.2)岁;孕周在17~25周之间,平均(20.4±0.6)周。产妇的产前诊断指证如下:高风险妊娠、不良生育史、高龄妊娠、B超异常、夫妻中任何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等。
1.2.1 实验室材料
羊水培养基、15mL一次性无菌离心管、25 mL方形培养瓶、CO2培养箱等。
1.2.2 羊水采集
孕妇取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0ml羊水,分别注入一次性无菌离心管中,10 ml/根。
1.2.3 接种培养
将需要送检的羊水细胞进行离心操作,转速为1500r/min,离心后放置在超净台上进行无菌处理,去掉上清液,每个离心管中留取1ml的沉淀细胞[2]。在培养瓶中分装4ml羊水培养基,将沉淀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放置在CO2培养箱中培养,温度设置为37℃。培养7d后取出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传代培养后及时更换新鲜培养液4 mL,继续培养至收获。
羊水污染通常分为细菌污染和霉菌污染。细菌污染易被发现,污染速度较快,表现为培养基活捉,PH值变化,明显影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发现细菌污染后,取少量培养液进行涂片染色检查,证实菌种后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常见的细菌污染为革兰阳性菌,可进行取样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羊水接种后出现污染可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进行抗菌,若12h培养基浑浊未加重可再加入一次。若连续加入3次后抗菌效果不明显则要立即更换抗生素,发现有细胞贴壁时更换新鲜培养基,同样加入抗生素。
本组羊水细胞培养180例中,共成功收获179例,仅有1例由于细菌污染挽救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9.44%;本次培养收获时间为(9.2±0.6)d。本次检验中被污染的羊水细胞有10例20瓶,均为同批样本,细菌污染,污染细菌为革兰阳性菌,成堆出现。发现羊水细胞污染后立即更换培养液,并加入青链霉素进行大剂量冲击处理,污染被显著控制。仅有1例羊水细胞经过多次换液后仍生长不良,未达到培养要求。取得孕妇理解后再次抽样检验,培养成功。
羊水细胞培养从采集到收获需要较长的培养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均可能造成羊水细胞或培养液被污染。羊水细胞的采集带有创伤性,培养的细胞一旦被污染后果严重,轻则导致培养的细胞被废弃,严重可污染培养箱内的其他标本甚至实验室环境,严重影响产前检查和分析工作。发现羊水细胞污染后,首先要进行抗生素冲击挽救,避免再次采集检验。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虽然能够抗菌,同时也会影响羊水细胞的生长,加之细菌的耐药性等,因此要慎重选择抗生素和冲击剂量。
为了提升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降低污染风险,本次研究中提出以下防范策略,可有效应对污染。首先,要营造无菌实验室环境,从源头杜绝污染。导致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实验室不干净、操作不规范、超净台有菌、培养基不合格或其他器具不合格等。检验人员要不断总结操作失误的原因,建立规范、完善的检验制度,确保检验的标准、有序进行,降低污染风险。其次是高标准的环境维护。羊水细胞培养需要较多的无菌培养设备,如超净台、倒置显微镜、培养箱和离心机等,实验技术人员需要进行高标准的检验环境维护,并从正规途径购买实验室产品。其三是遵循无菌检验操作程序,包含试验前后的消毒和试验中的无菌处理等,检验人员的无菌操作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也是导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室检验师要提升自身检验责任感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确保检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最后,采用双线独立平衡培养体系来降低污染风险[3],详细记录培养过程。
综上,羊水细胞培养污染危害较为严重,可采用抗生素冲击等方式进行挽救,建立规范的检验制度,规范无菌检验流程,双线培养等方式避免细菌污染,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