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2018-01-29 10:26江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锻炼体育活动兴趣培养

江纣

【摘 要】体育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学生不是特别厌倦,但也不是特别重视,一般处于中立状态,不抵触也不积极参与,这说明学生对体育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上好所教学科,兴趣培养是关键。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的是靠老师的培养和引导。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包括学习动机,参与意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等。

【关键词】体育活动 兴趣培养 活力 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61-01

“学习的动力,就是对学习的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体育课充满生命活力,是体育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學科兴趣的支点和源泉

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是兴趣的支点和源泉。 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因年龄所限,在认知能力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体育课尤为突出,往往以个人的喜好为兴趣。 因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态度自然不同。 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有共同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与智育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等的关系和重要性,使学生端正上好体育课的动机,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明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今天能更好地学习做准备,也是为将来升学就业,健康生活打基础。体育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项基本素质。让学生端正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与教师的教学要求

学生虽然年轻,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同一阶段的学生,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合理的教学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人的体质、素质不同,运动能力就有差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觉得这样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从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例如,在教跳高这个项目时,教师可首先测定每一个学生的最好成绩,然后以每人最好成绩的80—90%的成绩作为目标,然后训练正确完成跳高动作的能力,由于目标比自己最高成绩低,学生便于反复练习。又因留有一定速度和力量余地,还可以使学生注意到助跑与起跳结合的姿势是否正确,学习到正确的技术动作,学生才能体会到掌握运动技术的喜悦,从而保护和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激发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从事某一事情,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体育课亦如此,如果长时间从事单一的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从而产生抑制情绪,注意力会下降或分散,最终导致兴趣下降,所以,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兴趣转换。

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再把握好教材规定的任务、目的和要求的同时,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和选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以多变的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练习环境、组织形式以及器材的配备等方面,要常出新意。 即使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也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教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万事开头难,上课亦如此。 一堂课只要有好的开头,肯定就会有好的过程和结尾,体育课的导入也应创新,即便是常规热身运动也应有“旧瓶装新酒”的思想,这样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打破常规的组织形式,如分组训练,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搭配,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间交往增多,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情绪会热情高涨,既能积极回答,又能静听、细看、认真做。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异,能力水平高低,可采强弱搭配,互帮互学式,这样方式,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身边同学的认可,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使其向更高目标迈进,而成绩差的同学,由于和好同学的共同学习以及小组间融洽和谐的气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从而得到提高。这样的分组,既能让好生带差生,又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使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给学生鼓励,采取激励的方式,却能提升和保持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热情。 教师通常可采取的激励方式有:融通式激励,勉励式激励,参与式激励,期望式激励,影响式激励等。如果老师与学生加强感情交流,成为朋友,学生就会感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尊重、友爱、温暖、情谊,自然就会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这就是融通式激励; 老师在布置任务,安排练习时,采用的语气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如布置跳高练习,如果采用“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这样的语气,学生听了心里可能会不舒服,会带着顾虑带着情绪去练习,效果肯定不佳。 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们再继续努力。 这样的语气,学生听了会感到轻松,没有心理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会乐意去练习,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总之,中学体育课中,要使学生学习兴趣不减,乐此不疲,教师一定要有新的方法,敢于进行新的尝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班级群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去研究尝试,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只要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 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诸多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2]林群峰:《陕西教育学》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猜你喜欢
锻炼体育活动兴趣培养
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权利
在数学中锻炼高中生意志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