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品德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文在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学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78-02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1.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之一。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和行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更乐于接受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教学氛围轻松愉悦
教学氛围轻松愉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又一现实意义。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下了解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小学生理解。
3.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还表现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而言,和传统地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显著,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进而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因此,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势在必行。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水平,在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化内容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化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上,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用生活化的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做法上,如在讲授“交通规则”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而且还可以通过播放生活实际场景视频的方式,将路上打球、翻越护栏、铁路放风筝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重点讲述,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教学方式,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式,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关于品德与社会的例子比比皆是,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收集生活素材,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如在教学“家人的爱”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制造贺卡的方式,记录生活点滴中家人的爱,写上最想对家人说的话,指导学生学会感恩。
3.教学评价,让学生观察生活
教学评价,让学生观察生活,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至关重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而言,教学评价的作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品德。如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例,在“说声谢谢”教学设计上,发散学生思维,抛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说谢谢?然后引导学生从医护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生活中分饰不同的角色,将鼓励学生说谢谢的教学评价贯穿始终,教会学生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
4.教学拓展,提高生活化实践
教学拓展,提高生活化实践,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举措。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内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学生在和爷爷奶奶在交流互动中,更加懂得尊老爱幼的现实意义。
结语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应深入挖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化内容;教学方式,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评价,让学生观察生活;教学拓展,提高生活化实践,积极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红国.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
[2]刘文会.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作者简介:
何平(1971.07-),男,汉族,湖北恩施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