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磊+肖述稳+史伦梅
摘 要:心理问题是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目前在部分高职生中表现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怎样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紧迫课题。本文对高职生的心理不健全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德育教育是构建正常心理机制的切入点。
关键词:心理构成;心理障碍;德育教育;思想素质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青年。而德育应居首位。教育的重要作用应是培养一批心理健康和有事业心的学生。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一代有正常的主观内心世界和健康的精神面貌的接班人,就需要研究高职生的非正常心态,它是相对正常心态加以区别的,和生理上的健康一样,世上难以有完全不生病和心理上完全健康的人。因而研究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情感与情绪等诸多方面的挫折和失败、矛盾和困难等心理冲突所引起的悲观、失望、焦虑、自卑、颓废、消沉、偏激等心理失衡状态,将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通常,在教育学生时,多从政治思想、品质作风上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过失往往是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容易围绕着事物的本身进行批评处罚,使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心态。感到自尊心受到损伤,受到歧视,从而产生恼恨心理,因而常存有戒心和对立情绪。即使教师苦口婆心,方法正确,也常常是以沉默、回避、否认或无礼顶撞等方式来相待,而教师很少从心理状态来分析学生、引导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及困境、帮助学生解除心理负担,从逆境中解脱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因而有必要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入手来进行德育工作,它将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方式。
一、 高职生不正常心理探源
当今高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多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是以获取为基础的,而不是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他们中有的受家庭宠爱,性格多骄纵任性;有的是因家庭环境等不利因素而缺乏温暖,他们的心理多内向,或因悲观失望而自卑,显得信心不足,自暴自弃;有的受大环境影响,不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而对他人却很少考虑尊重和理解,对学校里的规章制度纪律很少重视,把个人意志凌驾在公共道德之上,甚至视敢于违纪为“英雄气概”;有的视奉献精神、助人为乐,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为“傻帽”。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精神空虚、无所作为,以致在心理上失去平衡,遭受到挫折和失败。这里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主观内因上分析,多对自我价值估价过高,以致目标难以实现,对理想和前途感到迷茫,形成忧虑心态。或过低估价自己,情绪不畅,畏缩不前,同样会陷入困境,他们多是在宠爱中成长起来的,缺乏刻苦的精神,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顺境时忘乎所以,逆境时垂头丧气,或麻木不仁固执任性,纪律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而客观外在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属于无法逃避的天灾人祸,如家庭和个人的不幸。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包含师生关系)紧张、或得不到重视和理解,追求刺激,消磨意志,对自己对他人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不顾后果和影响,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变态现象。
二、 高职生对待挫折的耐受力及其心理反应
因学生中的差异有所不同。有的性格坚强,能承受严重的打击;有的稍遇挫折则意志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有的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却不能忍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所谓的耐受力是指遭遇到挫折时,善于摆脱困境而避免心理失常的能力,亦即能经受打击的能力。有的常遇到挫折,在同逆境斗争中不断提高应付的能力和技巧,即饱经风霜,具有修养的人。另一类是温室花朵,少有挫折,当稍有挫折时则难以排解心理冲突,不善于自我解脱,或放纵自流,或追求刺激、精神颓废,或疏远人群,或激化矛盾、缺乏理智。
三、 高职生对待挫折的防御心理分析
一种是积极防御心理,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及品格,他们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他们敢于面对失败,正视挫折而放得下,或扬长避短以弥补缺陷,或采取竞争机制,奋发向上,取得成绩,对未来充满信心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另一种人则是消极防御,把希望寄托于改变环境或回避现实,有的自暴自弃,有的采取压抑方式却于心不甘,难以理智的解决内心冲突;有的麻木不仁,有的毁之泄愤转移情绪,更有甚者会变本加厉,以硬碰硬的对抗心理来激化矛盾,陷入更大的冲突之中。
四、 德育教育在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和挫折的积极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树立信心。对矛盾和困难应采取藐视态度,在行动中取积极态度,启发对挫折的预见性,做好积极战胜挫折的精神准备,从心理素质上要求学生对挫折要提高耐受力,或退一步求海阔天空,人生的坎坷是所有成才者的宝贵动力。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切实理想、有坚定信念、有科学世界观的青年。对待挫折的承受力与人的思想境界有关,帮助他们提高自控力,對待矛盾和困难,具体的做法应与德育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化思想教育,全面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青年一代文化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因此,我们要全面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组织他们学习中国的近代史,树立民族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确定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道德规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作贡献。如我们可采取开展书评、影评、社评及观念的辩论或举办讲座、演讲活动来进行整体教育。既针对各种不良现象,又不刺伤当事人的自尊心,来增强学生的辨别力,净化其心灵,通过提高精神境界,开阔视野,引导他们思索人生的哲理。使他们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兴亡是与每个人的素质紧密相连的。再比如举办列强侵华史的各种影展和海报展,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这些活动方式,既团结了全班同学,又增加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起到言教所不能及的效果。endprint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评先进、树典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树立良好的学风
任何品德不良的学生都会有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抓住他们心灵之光,点燃他们的星星之火。高职生自尊心很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内心都有争当第一的想法,只要我们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人物的威信,让正气树立起来,压倒歪风邪气,那么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较好的校园环境,促使每个同学积极要求进步,改正不良倾向。要做到及时发现闪光点就要与学生有来往,使他们感到一种温暖的师生关系,认为老师是可信赖的,有智慧的长者或者朋友,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音、知己、知心人。转变一个心灵受到污染的学生,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经历认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的几个阶段,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或复杂的心理状态中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明白一个真理: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自己。
3. 繁荣校园文化,开辟第二课堂和文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强大的自信心
当代高职生思想奔放,精力旺盛,单调的书本知识已吸引不了他们,加上课余时间多,很容易出问题,我们针对他们的兴趣特长,开辟第二课堂,成立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比如无线电小组、信息化学习小组、乐器社、柔道队、舞蹈团等等。定期开展活动,这样既能打发过多的业余时间,也能使他们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高职生处于特殊年龄阶段,他们年轻好动,处在青春发育期,思想还不成熟,自制力也不强,很容易冲动,我们要正确引导,针对他们的兴趣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比如卡拉OK赛、时装表演、演讲会、文学讲座、辩论赛以及各种体育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里面,注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他们从这些活动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学习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感可以使其心理保持优势感,当达到一定水平,甚至能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良性的心理循环,从而能有效的弥补其在遇人遇事当中产生的挫败感,最终能扭转学生焦虑、自卑、恐惧、孤独等心态,从而建立起开朗的性格。
4. 要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励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奉献精神
集体主义思想是我国长期提倡和发扬的传统美德,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当代高职生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当前由团中央推出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就是对青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手段,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人人都去关心同学、关心社会,为贫困者、为老弱病残者、为所有需要帮助和关心的人伸出温暖的手,献出一份爱心,使我们的学校变成和睦的集体,使我们的社会变成温暖的大家庭。
5. 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
当代高职生年轻、思想不成熟,很容易爱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在当今商品经济形势下,更容易受金钱的诱惑,走上邪路,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从各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在学校里,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是宣传法律知识的最好工具,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培养理智感,锻炼克制自己的能力,在重大的是非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教育学生懂得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反对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应是传播文化的人,更是解心理之惑、指点迷津的人。要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青年一代,面对多样化、复杂化的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心理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已是势在必行的科学之舉。
那么,在深度理解了高职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抓好当前高职生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既要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又要热情关怀,充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正确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李存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6(13).
[3]李自维.《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2(22)
作者简介:
镇磊,肖述稳,史伦梅,湖北省荆州市荆州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