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铁一小学一直将德育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开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本文就笔者的亲身经历总结铁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铁一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有明确指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作为主要任务,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将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身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如何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寻找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成效?本人认为可这么做:
一、 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做正气的中国人
铁一小学在近些年极为重视德育教育,并将其作为学校特色进行建设,每年学校都有设定“弘扬民族精神月”,全面落实爱国教育以及发扬民族精神。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全能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首要做的是教育学生应当如何做人。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巨大,青少年素质高低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培养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点来看待。铁一小学将每年的10月定为“弘扬民族精神月”,在10月份开展与民族精神弘扬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相关文艺活动等,不断向学生传递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更为了解,感受我国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激发做中国人的一种正气!
“弘扬民族精神月”仅是铁一小学设立的活动之一,日常的升旗仪式铁一小学也极为重视,从点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每学期开学之际以及每周一,铁一小学都会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升旗仪式,通过定期举办升旗仪式来引导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来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可拥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切实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做自豪的中国人
每年中有各种的节日,铁一小学都会把握机会,将每一个节日的特色文化充分展现出来,组织全体学生加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做自豪的中国人。学校在各种节日都会组织相应的活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这个使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学为主,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把握好该时期的学生教育,将民族精神教育贯彻于教育全过程,可使得青少年对祖国历史文化更为了解,以此來提升对祖国的热爱程度,特别是将中华民族的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对于青少年今后的自身发展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此方面上,铁一小学极为注重将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助力。例如在清明节展开“爱学习、忆传统、学先烈、做先锋”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引导学生培养为祖国奋斗的气概;又例如在教师节组织学生向全体教师问候,表达感恩之情等。通过节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良好精神,并将其落实到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激发学生作为新中国少年的一种自豪感。
除此之外,铁一小学不放过任何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开展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例如在广州亚运会开幕期间,开展“迎亚运、求实效、享幸福”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扮演好亚运会东道主的角色,将铁一小学的良好精神面貌成分展现出来,切实为广州亚运会添加光彩。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以诚信、幸福为主题的相关活动,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做一名善良的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三、 弘扬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做快乐的中国人
对于祖国来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素质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铁一小学极为看重道德力量,尽一切努力使得学生做快乐的中国人。
学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类主题班会、社团、歌咏会引导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如开设缤纷社团周五活动日,学校把加大文化建设的管理列入制度,明确规定建立学生社团,分别建有校级少儿社团、班级文化社团,活动纳入学科、班主任计划。学校同时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安排周五下午为“不带书包,缤纷周五”日。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引导学生快乐成长,使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拥有幸福感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这些班级的节目,节目编排独具创意,服装道具别出心裁,艺术演绎水准较高,个个特色鲜明,班班亮点凸显,让全校学生在为之倾服之余更享受了成长的快乐。
铁一小学过去在德育工作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德育工作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特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上也拥有良好口碑;相信在未来,铁一小学的德育教育之路将会更加顺利,尽管在这条道路上要肩负重大的责任,要走上一条漫长的发展之路,相信在全体成员的不断努力下铁一小学必然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彭清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周敬山.学科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上海教育,2016(12).
[3]王国强.“社区即学校”:区域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管理,2011(12).
作者简介:
肖亚平,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