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指出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并通过作品作者及背景、作品体裁、作品内容、课外拓展四个方面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它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在于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 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有必要且必须熟知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还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并融入传统文化不可忽视。
(二)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教师如同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随着高考改革的发展,对语文学科“课外关联”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 教师教学目的功利性强,忽略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往往考虑最多的是:这些内容会不会考,讲了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例如,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讲学重点放在古文翻译上,指导学生如何找到翻译中的给分点,因为这能直接体现在考试内容上,而对于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所蕴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则浅尝辄止,一笔带过。诚然,翻译技巧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如果一篇古文仅仅只讲这些,那么课堂将会陷入为考试服务的怪圈,课堂教学将乏味无趣,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文学之美,这样的教学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二) 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强,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多高中生同样是为考试而学习。例如,在古文的学习中他们往往借助工具书、教参,对翻译内容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而这类学生看似勤奋,可是成绩往往很难提高,因为他们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品读,而机械记忆往往枯燥,这也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終导致语文成绩徘徊不前。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专家的精心选择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体现文学的质与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而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都各有不同,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呢?
(一) 通过文章作者及背景进行传统文化渗入
我们常说“知人论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优秀的传统名篇,了解这些篇目的作者及文章背景就是一种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方式。例如,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授课,通过了解作者和背景,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的隐逸思想,了解田园诗派,了解东晋末年的社会动乱、官场腐败的历史情况。
(二) 通过文章体裁进行传统文化渗入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体裁丰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其代表篇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乐府诗作为古代诗歌体裁曾在中国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可以通过《窦娥冤》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三) 通过文章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如上所言,每个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各不相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材中能够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部分,将其很好地融入教学中。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美食、传统礼仪等。又如在《师说》中关于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
(四) 课堂引导,课外拓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是必要的,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所能做的是通过课堂的引导,以点带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上文提到《林黛玉进贾府》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以点带面,让学生课后去了解相关知识,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文化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其精华,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去阅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5(1):59-60.
[2] 陈仁秀.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通讯,2015(16).
作者简介:郑滢,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