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域下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18-01-29 20:47张思萌��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张思萌��

摘 要:自缄默知识理论被波兰尼提出以来,教育学领域中对缄默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潜在的缄默知识也在不断地透视着其真实诉求,制约着教学效果。文章在概述缄默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分析如何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使得缄默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化,并凸显出来有助于有效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有效教学;知识互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开展,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便成了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教学的过程会受到缄默知识的干扰,追求有效教学的做法便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所以有必要从缄默知识理论的视角结合有效教学的三个做法建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新课程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缄默知识理论

缄默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明确提出来的:“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对于缄默知识理论比较形象好理解的就是冰山模型图。海面上冰山一角的“显性知识”和海面下深不可知的“缄默知识”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正规形式加以传递、掌握和修订,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是一种可编码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共享性、批判性等特征。而缄默知识是一种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得的知识,难以通过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进行逻辑的说明,具有缄默性、个体性和不可批判性的特点。可见缄默知识在人类的教育和生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缄默知识的应用,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有效、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二、 缄默知识对于促进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重视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构建起自己的缄默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直都在老师的引导与知识的传授中被动进行,往往都会忽视学生内在的缄默力量。可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显性知识,而是应该在接收显性知识的同时会将内在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转换。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主动构建起自己的缄默知识体系,灵活合理地将所学到的显性知识内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去。

(二) 有利于不断强化教师自我反思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大部分教学行为是受内在缄默知识影响的,正视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也同样隐藏着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生背后隐藏的缄默知识,摈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教学理念并整合到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中,进而形成一种理性的教育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三) 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突破教学难点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教学“难点”问题。除了课程自身的复杂性的原因以外,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学生自身大量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的课程知识相冲突而导致的,当这些缄默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干扰而无法朝着同一方向发展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重新立足于缄默知识理论的视角去看待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四) 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进程,打破传统教育的狭隘性

傳统教育就是学生大都是在外部力量的强迫下来刻苦努力学习,并不是很主动或者是积极地发挥思考让自己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发生有效联结。在这个需求创新人才的时代,只会死板做题拿分的人只会被淘汰。引入缄默知识理论可以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缄默知识的存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将有关学习活动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并得到检验、批判和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进程。

三、 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备课工作忽视缄默知识停留于表面,教学效率受制约

教师的备课意识不足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有教师直接跳过备课阶段,凭借教学经验直接教学的情况。若老师对待学生的教学方法完全相同会导致学生个体认知和行为不同,考虑不到学生的生活境遇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缄默知识差异,忽视学生掌握的缄默知识和认知模式,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拉低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率。

(二) 课堂教学部分教师理念与行为脱节,缄默知识难挖掘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实施和开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停地更新与完善,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行为与理念相脱节的状态。单一教学的教学方式专注于对教材显性知识的传递,照本宣科、枯燥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缄默知识外显受阻碍;学生缄默知识外显受到阻碍不能有效地建立起与显性知识的联结,学习过程永远只会停留在表面,甚至导致高分低能,会学不会用。

(三) 教学后续工作补给不足甚至是停滞,知识生成被抑制

整个有效教学的过程是从课前一直贯穿到课后的,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就会导致学生的学用分离,不通过实践练习等方式进行锻炼的学习是没法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的,通过课堂40分钟左右的教学只能够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不能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的后续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稳固或者是应用课堂所学到的显性知识,反之学生很难真正地构建自己的缄默知识体系,阻碍知识的生成。endprint

四、 缄默知识视域下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一) 落实课前准备工作,筑牢缄默知识理论根基

真正的有效教学需要从课前就开始做好工作,教师要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的教学观念革新,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境遇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缄默知识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生个体解释或理解教材知识时认识框架和行为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上打破固化教学思维,为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做准备,全方位考虑到学生的缄默知识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将要或者是由于个体缄默知识的差异导致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只有筑牢缄默知识理论的根基,真正落实到位课前的准备工作,才是实现有效教学前提的正确理念。

(二) 创设深度学习课堂,搭建隐显知识互化平台

有效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疑就是把握好课堂的黄金时间创建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缄默知识,为学生掌握缄默知识营造认知环境和载体。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创设有利于师生平等对话的和谐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缄默知识。当接触的显性知识与他的缄默知识相一致时,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接受,从而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当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发生冲突时,学到的显性知识就会不断地受到干扰甚至歪曲,造成学习困难。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彰显、利用和保存有效的缄默知识,限制、摒弃和批判学生消极的缄默知识。创设深度学习的课堂,为学生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 拓展有效教学外延,提供知识挖掘有力保障

实现有效教学就得延伸课堂教学范围,跳出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误区。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联系的方式对自己课堂所学内容進行巩固和应用,倡导“学徒制”的实践学习形式。在这里所指的“学徒制”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学习关系,还可以扩大其外延,引导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经验的方式来带动在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在教学评价上也得打破传统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倡导“身心合一”的教学评价,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缄默知识;课后不断开展教师教学反思,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自身知识的完善和教育最优化,更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五、 结语

石中英教授总结过:“这种‘难以言明的缄默知识,是一切知识的主要源泉,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既可以成为一种提高教学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以及自己教学行为与缄默知识内在的联系,认识到“缄默”的力量,不断地挖掘、检验和修正学生的缄默知识,致力于与显性知识的互化,使学生自己的缄默知识成为显性的知识储存的主人和向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建构与思考,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223.

[2]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36-45.

[3]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2.

[4]蒋茵.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J].教育探索,2003,(9):90-92.

[5]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隐性教育观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张思萌,湖北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