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勇飞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社会各方逐渐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根本动力。教育并非强制性的,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个体化发展,进而提高课堂讲课效率,形成良性互动和活跃的教学氛围。影响教学质量水平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本文针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一简单分析,希望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有用的建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策略
化学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化学课程构建不合理、不科学,没有较为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器材。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生文化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对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师在學习中没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树立和政策思想引导,因而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学习片面化、理论知识不健全,学习知识层面断层,容易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教师方面进行分析,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其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和短期的学生成绩效果,不能从长远的目光看待学生发展,忽视了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初中生的化学素质水平总体偏低、缺乏专业素质涵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及时转变化学教学观念,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关系
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化学课堂上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化学素质,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保持教师的前沿性特点,确立一种培养后现代人才的理念观点,将这种观点运用到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克服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及时更新、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及时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2.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在当今刻板的应试教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形成两个相对立的、机械化的知识传输流程,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彼此之间没有思维上的碰撞和交流,学生没有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应有的平等发言权。笔者认为,课堂上应当给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就阅读一个方面来分析,阅读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自身培育化学素质能力的过程。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翻看某种化学刊物,给学生自由选择内容的权利,可以挑选任意篇章,之后让学生谈对其内容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思考,提升化学素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体,教师绝不能越庖代俎,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以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活动,从中自我发掘、自我认识,从而推动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反思监控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其对课文欣赏的审美情趣。
3.完善化学实验的教学结构
(1)教师演示
面对学生不愿意主动开展试验活动的现象,授课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有关课程实验。当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教师可以相对放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实验能力差的。例如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师做简单指导,学生由团队合作或者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实验测出氧气的相关性质。这样一来,学习化学由被动型变成了自主性。当然还要掌握一个度,有效控制教师演示的时间,提高演示的效率,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不一味地以老师教授为主,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2)学生实验
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可照本宣科,实验时应心中有数,应对从容。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老师边讲边师生共同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尽可能地在理论课时完成理论课教学,不占用实验课时间。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安全条件下进行一些课外或者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思考能力。
4.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中,老师应用多媒体,以更立体化的声音、图片影像等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可以更好地掌握碳元素结构、水的形成等,利于学生同其中的内涵达到共鸣,从而对学生的视觉等方面产生刺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学生整体的化学素质。
总之,中学化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其兴趣的方法途径有很多,除去以上简述的几方面还包含其他诸多方式,需要广大中学教师在实际经验中进行总结积累、探索创新,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宁.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80.
2.唐静.新课程下对农村学校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