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摘 要:1949年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时期。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时期“核心素养”时期,教育目标由此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目标。在核心素养时期影响下的美术课程,无论是从理念上的革新、角色上的转换都不可避免会对美术教授者——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美术教师要及时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养;专业发展
2014年3月30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负责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全面正式启动,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标志。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是要培养完整的人,通过一定的课程来培养未来国民所具备的核心素质。为了与学科之间加强紧密联系,进一步丰富核心素养的观念,提高人的核心素养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教育的责任。为了使核心素养更适合我国公民的发展,中国学者又独创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美术教育者们凝练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五大美术学科素养,形成了新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随着美术学科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改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关键是运用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去理解美术作品,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美术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美术核心素养的概述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奠定了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教育的目的是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中国的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双基”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三维”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核心素养时期。双基时期中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一直是教师教学最重要和最实在的目标,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标签。到了三维时期,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述“三维”目标的时候,从课堂实践中发现一线教师做的最到位的还是“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中却难以表达到位,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我们美术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在核心素养时期下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从知识的本位转向核心素养的本位。教师如何从对“知识技能”的重视转化到“核心素养”时期下的美术教育?如何围绕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获得一定的审美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但是,我们要坚信一点:学生的健康成长,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具备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这次改革的首要前提,更新教师的观念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核心素养时期下的美术教育,在知识面前强调从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科的学习转向跨学科的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强调从灌输式的学习走向以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在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要求学生善于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在社会参与方面强调对“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反思性思维,使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获得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学习美术课程的教育目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涂涂画画产生一件完整的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到“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深刻意蕴,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人。
从20世纪末开始“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共识,从数量需求导向逐步转向质量要求导向。新时期的美术课程无论从其内涵的提升、理念上的革新,还是角色的转换都不可避免的对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美术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美术教师要不断及时调整,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要认识到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内部的专业化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发展模式,是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确定一定的专业目标,并不断追求和成长的过程。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专业情意的发展,是指专业信念、专业态度的不断完善。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破茧成蝶的努力过程,在教学中不断深入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要热爱美术教育,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工作中,在逐渐积累中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师的转型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具有两种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一种观点偏重于學科知识的“积累式”发展,关注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生涯,主要指教师是从“新手—熟手—专家”等阶段的不断成长过程。另一种观点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形成反思性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一种成为“有效教师”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强调教师要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必须要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实现自身的一个专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求教师改变“积累式”发展,形成一种超越单纯的积累走向转型的发展观,即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习型教师转变,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由普通教师向教学专家转变,由单个的简单教学向参与合作教学的转变,由美术教师的实践者走向美术教育的研究者、思考者。美术教师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美术教师。endprint
英国课程学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要成为一个“教师研究者”指的就是教师要亲自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规律成为研究的主体。那么何为“研究型美术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研究型美术教师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美术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美术教材的基础上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设可以突出学校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专业技能,重视美术创作能力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美术教师的个人专业技能“沙漠化”问题。因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了使美术技能不断发展,就需要在完成日常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做好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要保证自己每天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的是,美术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熟悉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也应该多注重自己比较陌生的专业领域。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美术教师个人的美术专业创造能力,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加深自己对美术的理解。一个美术教师要是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创造活动。创作型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对美术本质上的特征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可以从更高的角度上去指导学生的创作。美术教师应该长期坚持美术绘画创作,参与每年举办的美术教师写生比赛,参加画展,这样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传递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所以这样的美术教育,不仅是对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怀“全人”精神,培养健康的人。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美术教师就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多元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将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发展,避免课堂单一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喜欢美术。
美术教师要结合自己综合、多元的知识结构,利用广泛的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我国每一个民族、地区都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美术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具有特色的美术资源以丰富美术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式,形成以主题为统整的单元化教学
随着课程的改革,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目标,因此美术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美术教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时期,未来的美术教学可能会体现以主题统整的单元化教學。美术教师要培养设计、实施主题统整单元化教学的能力。所谓的“统整”不是内容上的叠加,而是根据主题去设计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选择、获取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展示、发表和评价。
在人美版小学一年级《漂亮的建筑》这一课,我将课时设置成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侧重对建筑的欣赏,带领学生从外观整体上到内部细节处多角度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建筑的美,认识建筑的形状组成,通过示范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建筑作品。第二个课时着重引导学生用剪贴添画的方法表现建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老师的剪一剪、撕一撕,学生的摆一摆、贴一贴,学生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更新美术教育观念。通过教师这一关键的转变,最终使学生成为适合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就要不断地让自己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艳.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教师如何改变?[J].班级经纬,2017,(05).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