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向下塑料模具课程项目考核法探索

2018-01-29 08:50黄志良钱立武许苗苗李准准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塑件评分标准模具

黄志良,钱立武,许苗苗,李准准

(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用期末闭卷考试来进行,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课本和老师给的重点内容,“考前突击,考完忘光”成为学生们考试时的病态,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却善乏可陈[2]。《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然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传统的试卷分数与学生应用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传统的考试思维与应用导向思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应用能力的脱节,并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项目考核法是将试卷卷面的100分分解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项目的即时考核,摒弃了笔试试卷答题。项目考核法的优点在于能将课本知识按照教学顺序分成数个考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考查书本知识,还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从中提高创新能力[3~6]。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项目化的改革探索。

1 课程现有考核方式的不足

所谓考核易理解为考试,通常认为考试时考核的唯一方式。然而,在学校中考试成为了一种固定习惯,学生和老师们对此应接不暇。因而,渐渐地考试成为了负担。在高校中考试亦是如此,对于应用性的课程仍采用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考核形式固定

现在常见的考核形式有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都属于笔试作答,还有一些课程添加了诸如课程论文、学习讨论总结等考核形式,但仍逃不出“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形式,结合两者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内实践和课外作业等情况;期末考试试卷则是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答案。这样的考核形式一直以来亘古不变,带来的弊端根深蒂固,既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磨掉了教学相长的热情,又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是纸上谈兵。

1.2 考核内容固定

在高校中,大多数的课程考试试题都由授课老师命题,会参考大纲要求和难易程度来出题,往往都是局限于授课内容,更倾向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而对于难度大、复杂且联系实际紧密的知识点往往忽略,这样容易造成欠缺对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虑。固定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找到捷径,发挥他们死记硬背的本领,然后这样带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或缺少锻炼。

1.3 评分标准固定

在授课老师命题时须提供一份评分标准,其中严格规定得分点,便于将学生试卷成绩量化。严格固定的评分标准可以考察学生对书本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很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学生为了得分而去背书上的“重点”,学生在答题后就完全抛之脑后,更别谈应用知识。如此以来,大大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4 思维方式固定

由于考试只有一种形式——笔试答题,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重点知识点,再加上评分标准固定,导致了学生成为了“答题机器”,为了考试能通过或拿高分,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从而禁锢了思维方式,只是一味地追求“背的多、记的多、答的多、得分多”。还有学生为了考试能通过,往往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冒风险夹带作弊,造成不良的考试风气,以致于在以后的考试中都有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2 项目考核法的探索

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停地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项目考核法在近五年的教学过程中一边改革教学方式一边探索项目考核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固定成形的考核体系。

2.1 项目一:塑件结构特征剖析(分值:10分)

在课程的绪论部分结束后,第一个新知识点是塑件的结构工艺性特征,简而言之就是塑件的设计。在上课的同时带大量的塑件在课堂上讲解各种的塑件的结构设计,结束后布置项目一的任务,每名同学自己搜集一个塑料产品,并对其用途、结构特征、该结构的作用和结构的改进建议进行描述,并录成视频发到授课老师邮箱或微信群中。授课老师参考表1中的评分标准给每名同学进行打分。学生在对塑件的进行描述的同时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更深,还能在生活中应用,对于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塑件都会想到它的结构特征及设置原因,从而达到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考核目标。

表1 项目一评分标准

2.2 项目二:模具剖面结构图草绘(分值:10分)

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零件的位置和作用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牢记于心,仅仅靠死记硬背却适得其反。为此,在完成该部分的授课后即时进行项目二的考核,即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剖面结构图的草绘。利用两节课时间在课堂完成手绘,并上交批改,项目二的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在该项目的考核中,既考查学生对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在草绘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各零件的名称、作用和位置的认识。

表2 项目二评分标准

2.3 项目三:参照塑件反推模具结构(分值:10分)

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浇注系统、结构零部件、成型零部件和推出机构等内容是学生在模具设计时的关键,涉及到每个成型塑件的零部件的设计。对此,在该部分结束后即时进入第三个考核环节,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也比较难,我们将生活中搜集的各种大小的塑件产品带到课堂,每名同学自选一个塑件,讲述成型该塑件的注射模的分型面位置、浇注系统布设方式、浇口位置、推出结构形式和成型零部件,以上五点按每点2分计,共10分,分别对每名同学进行考核评分。如此,学生可参照塑料反推成型其模具的成型零部件尺寸形状、分析其从何处分型、浇注系统如何分布、浇口设置位置、推出机构类型及推出动作,这样既可把书本上的多章节的内容的考核集中为一个项目的考核,学生也不用死记硬背,既熟悉了书本知识又增强了分析能力。

2.4 项目四:课内实验报告(分值:30分)

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后进入实践学时,其中开设三个模具实验,分别为大型模具拆装与结构分析、小模具拆装与测绘和注射模安装及固定,实验分小组开展,要求每名同学必须亲自动手。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报告撰写中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态度和总结能力等。每项实验报告10分,按照出勤、安全纪律权重20%,实验质量(操作和分析能力)权重50%和实验报告书写质量及规范权重30%进行评分。课内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书写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从而更能考查对书本内容的熟悉程度[7]。

2.5 项目五:上机绘图考核(分值:10分)

在模具课内实验结束后,安排上机绘图实践教学,主要是简单学习AutoCAD2008和Pro/E两种软件,用于绘制二维图形和小型模具的三维图。在教学完成后在机房内开展绘图考核,任选一个模具上的零件绘制其三视图。根据绘图的规范程度和完整程度进行评分。上机绘图作为课程的一项实践教学内容,对于打下绘图基础有一定的作用,在上机绘图教学课时完成后随即进行考核,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找出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7]。

2.6 项目六:实操考核及现场答题(分值:30分)

在完成上述考核和所有教学内容后,进行实操考核及现场答题,实质是将书本知识和实验内容结合的一种综合考核方式。该项目考核按照抽签选择实操项目,每人只做一个实操项目。按4人一组分别对三个实操项目进行考核,然后每人抽取一道题进行现场作答,按照项目实操20分,现场答题10分来计算该项目得分。具体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项目六评分标准

3 结语

在2010~2014级高分子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实施项目考核法,从原来的“平时+期末笔试成绩=总评成绩”的考核形式逐渐过渡到项目考核来给学生评分,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逐步实施各个项目的考核,期望达到“学中做,学后考,考后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等能力,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基础又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过考核方式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改革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较多、优秀率也有所提升,改革后的分数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较以前有所提高。

表4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前后高分子专业学生考试成绩

在实施项目考核法的过程中,由于是在摸索阶段,难免会有所偏颇,比如:项目考核内容难以把握准确、学生掌握程度难以弄清、分数是否科学合理也难分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完善项目考核法,提高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与学生沟通获取反馈信息、不断与模具企业联系了解行业动态、不断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先进考核方法,争取在应用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对课程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1]夏细明.建立适应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考核方式[J].求知导刊,2015(4):22-23.

[2]陈勇,邱长军,樊湘芳,等.《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才智,2015(10):115.

[3]黎振,罗燕,马苏常,等.项目式模具综合实训过程考核方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2):48-50.

[4]石凤健,芦笙,叶思珍,等.“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88-89.

[5]汪定妮.基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核方案设计[J].成功(教育),2012(10):108.

[6]赵仕宇,周超.基于项目导向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3):74-76.

[7]陈璟,谢帮灵,陈龙,等.过程性考核在《塑料成型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5(2):56-59.

猜你喜欢
塑件评分标准模具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ABS塑件的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案
永远的格纹
面板塑件凸毂结构优化及模具设计
擦擦模具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