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生长的德育管理

2018-01-29 15:24/严
江苏教育 2018年39期
关键词:守则德育工作德育

/严 青

漫步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校园,你会被整洁美观的天使港湾、小巧精致的望溪小景所吸引,被孩子们良好的精神面貌、灿烂有礼的笑容所感动,为教师团结协作、清新文雅的举止而欣喜。办学70年来,学校从“手拉手”活动起步,逐渐衍生出“心手相牵,生命飞扬”的办学理念,提出“会生活、有尊严、敢担当”的育人目标。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基于儿童立场,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蓄力队伍建设,细化规范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多年来,循序渐进地行走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

一、完善制度,直指儿童生长

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儿童心声,尊重儿童需要,着眼于儿童当下幸福与长远发展;学校管理者更应持有儿童立场,以儿童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基于以上思考,学校从思想上重视德育,从制度上保障德育,确保德育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儿童,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一是制度规范化。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全校德育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对学校德育的方法、体系、模式、特色等进行架构。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班主任月考核管理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规范的制度建设完善了学校的德育管理。

二是管理层级化。学校构建了德育工作网络,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深入德育一线,每个年级都有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分管德育工作,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对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指导并给出合理的工作建议。

三是考评优先化。学校在绩效考核、定岗定编、评优评先中,向班主任倾斜。岗位设置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学校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之中,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有效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科学的理念、清晰的架构、完善的制度,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基础,直指儿童生长。

二、建设队伍,领航儿童生长

实现儿童的生长,需要有力的德育队伍。学校一贯重视塑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队伍建设,为促进儿童生命成长提供多元保障,实现有效引领。

1.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对教学的促进。

学科教学有着明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作为学科人,往往自觉地将显性的学科知识教学作为完成工作的首要目标,而忽略了隐性的意义更为深远的育人工作。因此,学校提出“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通过四项机制来促进教师作为教学者向教育者的转变。

一是例会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作为德育的实施者,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学校通过每月第一周周二中午的例会培训时间,用德育制度解读、同伴经验分享、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提升教师德育工作品质。

二是科研引领。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或独立申报,或合作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学校通过涉及更多领域的培训不断帮助教师拓展视野,如沟通技能指导、家访礼仪指导、心理辅导方法指导、专题阅读计划……帮助教师明白:作为“人”的教育工作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核心辐射。学校建立德育中心组,以点带面,引领全体品德教师进行课程研究;落实班主任“青蓝工程”建设,引导青年班主任尽快胜任工作,使班主任专业水平在整体上稳中求升,均衡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四是考核导向。学校设立正副班主任岗位,通过双向选择等行政手段促使更多的教师站在教育岗位上;建立班主任绩效考核“上不封顶”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设置中体现“隐性”的班主任待遇。

2.家长队伍的建设——示范对说教的替代。

有专家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70%的作用,学校教育发挥着30%的作用。我校家长学校开展活动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家长会,校学生工作部在每次家长会前都会发布要求和主题,并有侧重地审查讲稿,或由教师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制作PPT演讲,或由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等。二是学生学习生活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校园生活,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议。三是每月组织一次“周末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利用家长中的优质资源,从家长的视角,就儿童的家庭教育、人格发展、个性培养等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座和互动。为鼓励家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感动扬名”优秀家长志愿者,让家长们真正成为教师的“盟友”。

3.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产业对书本的丰富。

由于家庭和学校的过度保护,当下儿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社会和生活。因此,我们特聘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担任学校的志愿辅导员,邀请他们或走上讲台,或来到野外,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特长,大大拓展了儿童的视野,拓宽了教育的空间。

德育队伍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学校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儿童生长领航。

三、细化规范,陪伴儿童生长

学校认为,德育工作在小学阶段更多体现为对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良好习惯和教养的培育和引导。而基于儿童立场的德育工作,即以儿童为主体,帮助其落实规范,养成习惯,形成教养。

1.精心规划德育目标,彰显儿童立场。

学校以儿童为发展主体,以儿童自我发展为依归,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了我们学校的德育目标:会生活,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学会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有尊严,通过言行举止的教养体现自尊及对他人的尊重;敢担当,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还根据儿童的特点,把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对“学会爱”“学会体谅”“学会估计人际行为后果”“学会设身处地思考”等小课题的研究,制定扬名学生《日常礼仪教育手册》,这些具体可操作的要求成为他们的行为指南。在素质报告单上,每个年级的十条具体可感的德育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2.细心实化德育内容,聚焦儿童需要。

为了使养成教育融入教师的日常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通过“细节伴成长”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学习、生活的具体环节入手,结合各学年段不同的德育目标,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细化为可具体操作的细则,致力儿童需要,落实规范。

一是承责有为。以“我有一颗责任心”为教育核心,以“自己背书包上下学”“每天背着书包行走100米”为突破口,开展“自理责任星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晨会教育、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利用学校红领巾服务岗、每周值日中队、每周五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结合节日分年级开展“我有一颗责任心”主题教育,有序实施责任心教育训练。每周评出班级责任之星,进而评出学校“责任明星”,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闭幕式上进行表彰。每月发放养成教育评价表,督促检查学生养成情况。

二是守则圆梦。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发生的与《守则》有关的故事,主动践行《守则》,实现美好梦想。读《守则》,唱《中小学生守则之歌》,开展学习守则“六个一”“爱上扬名的N个理由”“我为守则代言”活动,用“图片+微言”的方式呈现身边与《守则》相关的正能量的真实故事,制订每月进步小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行动。

3.巧心优化德育评价,指向儿童成长。

评价是导向,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德育。我们学校的德育评价强调点面结合,重描述重过程。

一是以点带面,在“感动扬名”新风采少年的评比中强化自我教育。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评比“感动扬名”新风采少年活动,从家长推荐、社区推荐、伙伴推荐三个层面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成为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每位学生将推荐材料在中队交流,形成正向的道德氛围;候选人事迹材料在全校展示并组织全校学生投票选举……在逐步聚焦典型人物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自教育”,同时在一次次感动中丰富了情感。

二是面面俱到,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矫正儿童行为。学校组织骨干力量对原来制订的各年级道德养成细则进行修改,形成每月“养成教育”评价表,使德育与儿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日常行为习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家长回音壁”督促、矫正儿童行为。

三是科学观察,在“非卷面评价”的实施中关注个性发展。每学期,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年级作为实施“非卷面评价”的对象,通过平时观察与情境抽测相结合,对班级或学生的综合素质(文明礼貌、仪容仪表、行为表现、学习风气、生活卫生习惯等)实施描述性评价。评价方式以调查法、观察法、情境法为主;评价主体多元参与,即班级或学生自评、班级或伙伴间互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评价、品德中心组教师评价等。最后,就了解或观察到的情况,对班级或儿童做出综合性评价,撰写详尽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评价更接近儿童个体或群体的实际状态,让评价更有效地引导儿童个体或群体稳步改进,让评价更有力地促进儿童个体或群体的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守则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森林守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雾霾天健康守则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分手了?社交网络行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