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珏
(建湖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700)
ICU病房中的患者病情普遍较重,病情变化发展快,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任务繁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极高,但是我国各级医院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护士配备不足,突出表现在重症监护室上,所以在护理人员配备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护理资源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基础[1]。本文对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60例患者分为各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50.23±5.24)岁;其中2例脑出血、7例脑外伤、3例慢性肺气肿、14例脑梗塞、4例呼吸衰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50.46±5.08)岁;其中2例是脑出血、6例是脑外伤、5例是慢性肺气肿、15例是脑梗塞、2例是呼吸衰竭。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嘱患者清淡饮食等常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数量及床位数量平均分配给护士,使护理人员平均进行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首先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对护理的具体工作进行评估,其次根据ICNSS的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步骤为:(1)采用ICNSS评估护理工作量:评估项目包括16个[2],量表的总分在16-64分,每一个护理问题依照患者实际所需要的护理水平给予评分,分别是1-4分。①一级干预:进行预见性护理,分别是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活动管理、营养干预以及排泄干预等,如果患者只需要一级干预,则记1分。②二级干预:进行支持性护理:患者不仅需要一级干预,还需要药物治疗、辅助排痰、吸氧以及胸部理疗等,如果患者需要二级干预,则记2分。③三级干预:进行缓解性护理:包含气道护理以及引流护理等,如果患者需要三级护理,则记3分。④四级干预:进行救治性护理,包括电除颤、止血、洗胃以及呼吸支持等,如果患者需要四级护理,则记4分。(2)根据患者ICNSS评分结果合理安排护理人员:①16-22分,护患比例是0.5:1;②23-32分,护患比例是1:1;③33-40分,护患比例是1.5:1;④>40分,护患比例是2:1[3]。
(1)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2)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医院感染、计划性拔管、压疮)发生率。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ICU入住时间明显(6.13±2.17d)比对照组(10.96±3.62d)的短,住院费用(1.92±0.52万元)亦低于对照组(3.51±0.81万元),两组比较(t=6.268、9.048,P均=0.000)。
观察组计划性拔管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远低于对照组(医院感染2例、计划性拔管4例、压疮3例)的30%,差异显著(x2=5.454,P=0.019)。
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的病情普遍较重,且发展较快,从而造成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高,因此若能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护理资源,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ICU中常用的是床位责任制或者平均分配制,这种分配方式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差别考核,未能充分发挥所有护理人员的潜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护理质量。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护理资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了量化,对多个与患者健康、病情恢复有关的项目进行评估,使得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护理工作量相符合,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内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将复杂的护理内容简单化,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同时显著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根据相关的评分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了护理资源的过剩和浪费,并且进行弹性排班制,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避免了护理人员过度疲劳的出现,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上,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人性化水平,同时很好的满足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与住院费用及医院感染,计划性拔管,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综上所述,ICU护理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护理资源配置,充分的利用了现有的护理资源,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