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文家教育中心学校 郑建业
有人说,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的不知道贝多芬一样。在当代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有千千万万个“粉丝”,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回忆自己30多年来的从教之路,有坎坷,也有幸福;有曲折小径,也有平坦大道。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我阅读过无数的教育著作,受到过许多导师的指导,而最能给我成长力量的教育家,便是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受益终生的一本书,便是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多次捧读着那本书页泛黄的著作,写过多篇感悟文章,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改变了我的教育人生。
一
往事如昨。在我参加工作第二年的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给教师的建议》结缘。刚开始,我还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教育专著,读上几页后,感觉书中没有明晰的知识框架,内容 “杂乱无绪”,便搁置一边。后来,当我在工作中产生困惑的时候,一位老教师建议我重读此书,于是我硬着头皮读了十几条建议,并对每条建议的要点进行了整理。我这才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联系实际,叙议结合,语言平实,如话家常。我庆幸没有与苏霍姆林斯基失之交臂。
带着苏霍姆林斯基对我的忠告,我尝试着改变与学生的关系,我不再是他们眼中执于“师道尊严”的长者,而是引领他们成长的朋友。我把从苏霍姆林斯基那儿学来的东西,一点点地用到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外活动时,我带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变化,撰写观察作文;我用自己当时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订阅喜欢的刊物,鼓励他们读书学习。慢慢地,我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师,语文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参加工作第三年,即被评为地市级优秀教师。
二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使我深受启发:为了一节课,教师要用终生时间来备课。教师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一起毕业的同学还想“玩几年”的时候,我便认定要趁着年轻多读书,报名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咬牙坚持下来,一学就是5年,先后通过19门课程的自学考试,相继获得专科、本科毕业证书,最后的论文答辩获得“优秀”。运用自学的知识,我在语文教研上也崭露头角,成为全市教坛新秀。5年多的刻苦自学,使我从一位懵懂的师范毕业生变成一位拥有教育梦想的成熟的语文教师。
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激励下,我在教育工作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从当好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开始,先后担任了教导副主任、副校长。1998年1月,不满30周岁的我,担任了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第一初中的校长。
2002年之后,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为了适应广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2003年9月11日,潍坊市教育局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掀起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热潮,将之作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为此,潍坊市教育局还翻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放到全体教师手中。
为了指导好教师们的阅读,我对自己的阅读收获进行了系统整理,为全校教师作读书报告,后来市教育局和其他学校也相继让我去作报告。不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他的主要观点,诸如“把心灵献给孩子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蹲下身子跟孩子讲话”“让学校的墙壁来说话”“培养真正的人”等,成为校长和教师们自觉的教育追求。他献身教育的精神,成为激励无数教师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动力。
三
为了满足自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需要,自2003年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我陆续购买和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大量的教育著作,诸如《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爱情的教育》等书籍。2006年6月,我费了一番周折,从教育科学出版社邮购了五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收到书后我如获至宝,一册册仔细读完。
后来,为了读到苏霍姆林斯基更多的教育著作,我又网购了《要相信孩子》《家长教育学》《关于人的思考》《教育的艺术》《睿智的父母之爱》《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等书籍,并一一读完。由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整体框架,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明晰。
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我开始阅读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先后购买了湖南教育编辑部编写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王天一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也阅读了我国名师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著作,像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李镇西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黄良平的《苏霍姆林斯基谈怎么教学》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头脑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
与此同时,我多年来坚持引领师生读书,营建校园读书氛围,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共建书香校园。特别是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积累教育资料的经验,坚持多年积累语文教研资料和管理资料,撰写教育随笔日记。市教育局也多次在会议上让我介绍自己的经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
后来,由于工作调整,我离开了课堂,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我的苏霍姆林斯基专业阅读逐步走向深化。为了加强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我建立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新浪博客,成立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QQ群 (群号206406564);倡导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先后在全国作了20多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和师生读书报告。2015年12月,受中国家庭教育委员会冉乃彦老师邀请,我为中国家庭教育微信群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报告,获得好评。2016年年初,在班主任之友杂志社胡瑾编辑的邀请下,我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撰写了系统介绍如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 《仰望星空 贴地而行——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略、主要思想及作品阅读》,该文近万字。
近十几年来,我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一是系统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和教育言论,为苏霍姆林斯研究学会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汇编》一书。我还重点对他的读书思想进行研究,编写了《苏霍姆林斯基论读书》一书。二是详细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重点解读了苏霍姆林斯基210个经典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先后编写了《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和个人的研究论文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三是系统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编写出版了《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一书,全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五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学不必追求什么科学化的路子——教育本身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何况,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由不准确而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没必要把科学看得那样神秘和高不可攀。这样一来,作为教育的对象的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成为教育学的对象,在教育学中有它的立足之地。也许在将来的教育学版本中,会有苏霍姆林斯基及其著作的一席之地。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教育文章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语言,每篇都有激情的流淌,每篇都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在读书过程中,你会发现,他说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欢乐、教训和经验,他的语言热情洋溢、富有诗意。他的著作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生动具体、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还穿插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诚、睿智所吸引、所感动,由此我也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琐细的教育现象,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他是一位导师,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苏霍姆林斯基——伴我坚实地走着专业成长之路,永远是我专业成长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