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壮拳推广模式研究

2018-01-29 02:10周善深李林峰
运动 2018年22期
关键词:拳种拳法花山

向 冬,周善深,李林峰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广西 崇左 532200;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2016年7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上实现“零的突破”,更为壮族人民在世界文化遗产里留下浓重的一笔。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对壮族文化起到很大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在花山岩画中,保留有许多关于“花山壮拳”的记载,这无疑是壮族先民留给后人和世界的宝贵财富。起源于千年前社会中的花山壮拳,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当代社会的推广模式。本文主要对花山壮拳推广模式进行探究,志在寻找合适的推广模式,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古老而富有壮族特色的拳种。

1 花山壮拳的历史起源

花山壮拳拥有着古老的历史,该拳种发源于桂西南地区,据《宁明州志》载:“花山距城五十里,江上峭壁画有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而且沿江两岸崖壁上如此类者多有。花山岩画作于两千多年前,为壮族人的祖先骆越人所创作。在岩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有一部分呈现了壮族先祖骆越人“都老”的练功架势,“都老”的主要练功架势与今天现存于左江流域的壮拳拳法——七步铁线桩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中曾记载:“粤人之俗,好相攻击。”而从岩画中可看到,岩画记载了大量的武器,如环首刀、剑等,都可以说明战争频繁,而战争需要士兵拥有强健的体魄,在岩画上发现的身强体壮的士兵正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得知,先祖“都老”创造了基本的武功架势,即如今壮拳的前身,让士兵强身健体,提高当时人们的军事素质。

2 花山壮拳的特性、特点

2.1 民族性

花山壮拳发源于桂西南壮族的世居地区,由壮族先民创造,体现了在稻作文明下壮族人民在生产劳作中智慧和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蕴含着独特的壮乡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骆越文化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壮族人民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极少受到其他拳种影响,因此保留有独特的民族性。

2.2 区域性

花山壮拳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地区,即今天的宁明、龙州等地,受地理环境影响,区域较封闭,因而花山壮拳只在广西地区小范围的流传,分布地比较集中,因此受外界其他拳种影响较少,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武术拳种的独特风格。

2.3 民俗特点

壮拳拳法有着明显的民俗风格,在岩画中也可以看出,骆越人民出征前会举行仪式,包括祭祀等祈福仪式,体现了壮拳民俗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壮拳中部分壮拳的套路及招式名称等仍用壮语来表示,如“昂拳”的称呼以及在打壮拳时用壮语发声,借声催力。

3 花山壮拳的分类

3.1 拳术套路

花山壮拳现存的拳术套路包括飞天字功、查拳、霸王锤、三桥手、擒功大王拳、三打罗汉拳、天字功、踢打四门、小太极、小反步、打虎拳、跌马归栏等35种。这些拳术套路都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与战争中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和野兽等动物接触而研究出来的,如打虎拳、跌马归栏等。不同的拳术套路体现了壮族人民丰富的文化,也能够看出这些拳术都是从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场合演变而来。

3.2 器械套路

器械套路有雪花盖顶刀、八卦棍、白鹤棍、铁线棍、九子连环棍、三叉、春秋大刀、鱼尾叉等14种。

4 花山壮拳在当代社会的推广意义

4.1 使花山壮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杨琴在《广西壮族武术研究》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壮族武术失去了实践的舞台;同时由于现实的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壮族武术中的一些搏杀技巧也逐渐失去了实践的土壤,如果不将其保护与发展,它将走上濒临消失的边缘。壮拳体现了壮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壮拳继承和发扬,不仅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继承,更是对壮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壮拳与壮族文化息息相关,传承和发展壮拳,也是继承和传播壮族文化。

4.2 展示花山壮拳的文化价值

李兵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广西古壮拳研究》提到了4个基本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花山壮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由祖祖辈辈的壮族人创造并传承的具有壮族特色的拳种,蕴涵着丰富的壮族文化。它存在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推广这一拳种则能更好实现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古老的拳种,进而从中了解壮族人的文化内涵和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品质。

4.3 增强壮族人民的凝聚力、自豪感

据历史记载,戚继光、俞大猷曾吸取壮拳的拳术来训练军队,抵御外敌。杨琴在《广西壮拳研究》中也写道:“瓦氏夫人带领壮族士兵抗击倭寇,立下屡屡战功,且把壮族武术的表现形式、技击原理和兵法思想带入了中原地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这体现了壮族人民创造的壮拳的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古代军事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壮族人民的骄傲。在当今社会,推广壮拳,更能够增强壮族人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壮族人民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

5 花山壮拳在当代社会的推广模式

5.1 通过传统节日的武术表演来推广

当今,三月三已成为广西特有的节假日,在这个壮族传统的节日庆典中,人们把花山壮拳搬上了舞台。在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欢乐节暨崇左市花山文化节的开幕式上,来自广西体专的表演者们表演了舞蹈《花山壮拳》,讲述了一名大学生穿越回到岩画年代,与壮族先民学习壮拳,后回到现代普及的故事。他们用新颖的题材结合传统的文化,将花山壮拳呈现在人们面前。

5.2 在学校课间操来推广

在《广西花山壮拳及其文化传承的人类学辨析》中说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公安局副局长甘敏,他自幼练习花山拳法,经过多年钻研,不断提炼花山壮拳的精华,将其进行挖掘、整合,最后创编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简单易学又凸显壮族文化精神的新花山拳法”。这套融合了壮族先民文化的新式花山拳拳法,共56式,由于其简单易学,适合民众强身健体,因此受到宁明县政府当地的推崇。自2013年起,宁明县开始在社区和学校推广花山壮拳法,并作为课间操供学生学习。

5.3 花山壮拳在网络的推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能够在网络上了解到来自各个地方任何时间的信息。壮拳的传播也可以乘上网络这一快车进行推广传播。在一款叫快手的App上,就有一位ID叫“古壮拳-陆哥”的壮族小伙,利用网络向大家展示了他所学习的壮拳,吸引了许许多多想要了解、认识壮拳的网民前来观看。

6 花山壮拳在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6.1 在传统节日里推广的力度有限

以三月三为例,每年只有1次,即便是每年都有壮拳的表演,但对于推广的力度还是不够的,而且当今人们接受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不断更替,也许到了下一年,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些表演了。因此,传统节日宣传并不具有连续性与长期性,达不到长期推广的目的。

6.2 校园推广的局限性

校园推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壮拳这一传统武术,但对他们来说,他们能够了解和学习的都只是一些浅显的表面东西,只是浮于形式,对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他们还无法理解,而且在校园中传播还是只局限于当地,对壮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6.3 网络推广良莠不齐

在今天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它推广信息之快、范围之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然而这其中的信息也大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很多人为了骗取点击量将自己打包成各类大师、各类传人,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很多网民并不能判断真假,因此容易误人子弟。各个网络平台上有关花山壮拳的内容不少,但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方式,让人眼花缭乱。盲目地跟随网络去学习壮拳,到最后也并不能学到真正的壮拳。

7 花山壮拳的推广对策

即便是在今天,许多广西人对花山壮拳文化的认识也不深,甚至还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一种武术文化,这对我们的推广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政府应重视发展这一古老的文化,让自己的文化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后才能开枝散叶。这就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重视这一文化的推广,脚踏实地,切忌“假大空”,将推广文化实实在在地落到地方。

“武术六进指推动武术进乡镇、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和军营,这一项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是传统武术的推广模式之一,对花山壮拳的推广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把“六进”的工作全部做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好每一个环节,同时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教学拳法,并分成不同版本,针对不同群体使用不同的版本。这个“武术六进”实行起来,最主要的是需要专业的状拳拳师,现在很多学校都缺乏有专业的武术体育教师,更别说其他的地方了。所以,传承推广花山状拳,专业的拳师是必不可少的。

8 结 语

花山壮拳是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其中之一,也是壮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应被重视与传承,因此,经过调查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调研结合,发掘出能够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传播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拳种拳法花山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题花山寺壁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狗拳非遗难寻传
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猜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