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

2018-01-04 15:50张东宇
武术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武术套路拳种技击

张东宇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约架”“打假”等一系列闹剧,究其根本是人们对武术套路认知存在误解;目前,武术功法和用法的逐渐淡化,以至于人们将武术套路当做武术的全部,人们对“武术”与“打”紧密联系的思维模式,却与现实中套路用法的退化背向而驰;自明清时期套路的产生来看,套路出现代表着中国拳种的出现,拳种成为套路的一种归属性的表达形式;从武术套路的本质来看,构成武术套路的基本单位即为拳势,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是由拳势按照一定攻防逻辑规律的技击;套路是武术的主体特征。

关键词:武术套路 本质 拳种 技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10-0012-03

世界现代体育的主流是西方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体育已被挤压到了边缘地带。西方竞技体育的流入,其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一个项目,而是其运动项目所具有的文化流入。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下,西方竞技体育对中国文化的侵蚀,让中国在追随主流文化时变得亦步亦趋,在学的过程中渐渐丢失了自己。随着“民族复兴”的提出,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保护和推动,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保护进行得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武术是否像大众心中那样神秘,武术套路到底能不能打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武术在再回头找自己时必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武术产生的诸多误解以及出现的“约架”“打假”等一系列鬧剧,究其根本是人们对武术套路的本质认识不清所致。

1 从定义重视武术套路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从定义看武术:其一,武术内容包括攻防技击的技术内容、套路、对抗三个主要内容;所以人们对套路即武术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不完整的。其二,定义中的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项目,即武术被项目化了;项目,在词典的释义为: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2]武术被看作一个项目、一种活动,这是武术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韩国的武术被称为跆拳道、合气道、剑道;日本的武术被称为空手道、柔道。皆以“道”为之称,而中国的孙禄堂先生,早在1860年的《太极拳学》中首提“武学”二字,将关乎武学未来走向的“拳与道合”,并创立孙式太极拳,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历史上,立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学”和“术”是不一样的,术是一个操作性定义,“学”是一个知识结构。孙禄堂先生是武术史上第一个把“拳”叫“学”的人。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成套的练习形式。嘲从定义看,武术套路是一种练习形式,而这种练习形式并不仅仅存在与中国,像是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有成套的练习形式。武术套路的构成核心要素是技击动作,技击动作是以人为击打对象的攻打方法。由此人们就产生了诸多的争议,套路到底能不能打?套路到底姓“武”还是“舞”?但在武术套路的产生之初,历史上早已给出了答案。

2 从产生源头重视武术套路

2.1 武术套路的产生

关于中国武术套路形成历史的研究,金启孮[4]在《中国摔跤史》一书提出,套子出现最早在南宋《东京梦梁录》中记载: “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镖手之资。先以女飚数对大套子,令人观赌,然后以臂力争交”。其讲,在闹市中,先以女飚数对打套子,让人先观赌,将人吸引过来之后开始比赛争交,这里的争交是“套子跤”、活跤。

真正明确“套路”是明清时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有:“三十二势,势势相承”。程宗猷对从日本学来的“有势有法而无名”的倭刀,为了便于学习“依势取像拟其名而成书”。由此,拳势和拳路就出现了。明清以前,到明代出现门类了,也出现了以个人姓氏命名的拳。

从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武术套路产生的很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套路。如果说套路的产生,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繁杂的技击动作,但套路并不仅仅属于中国,中国武术套路的产生必定与中国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人对“道”的追求,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这种对“道”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程式化的追求。“道”有原则、方法、方式、路数之意。[5]即套路是有路数的,套路结构是有完整的起收势和路线图的成套的武术练习形式。

中国武术没有“无套路”拳,很难看到无套路的中国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体特征。

2.2 武术拳种的产生

套路出现代表着中国拳种的出现,拳种成为套路的一种归属性的表达形式。拳种是指流传有序,内容系统独具运动特点的武术拳术。[6]这也使得中国式的技击动作变成了系统化的表达形式,这一切的产生都是以套路为样式、为标志的。武术套路在中国武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武术的成败都在套路的发展。套路是中国武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格斗术很大的一种文化形态。如果丢弃了武术中的套路,将丢弃了武术的文化本源。拳种之所以能够构成是因为它有了套路的形式,如果仅仅是“抓”“拿”“摔”等技击动作,那只是一个技击方法,没有路数、没有系统的技击术。目前套路大致有四类;其一是以培养劲力为主,同时与技法高度凝练后形成的套路。其本质是培育劲力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技法的集合,其本质就是招法。其三是养生为主如五禽戏,24式太极拳等,其本质是养生操。其四是竞技表演为目的,本质是舞蹈。套路本质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论。

3 从本质重视武术套路

3.1 武术套路的本质

武术套路的主体功能是什么,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了“提高士兵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为了集会表演和商业性演出”;“保存武术动作的功能”;“武术套路不是便于记忆的技击术,也不是技击初学之门”。武术套路的构成看来,构成武术套路的基本单位即为拳势,拳势是由具有功法技术性和战略战术性的技击动作所构成的。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是由拳势按照一定攻防逻辑规律的技击。套有成套的技巧、程式、方法之意;也有规范;圈套之意。路有路数,途径之意。套路中拳势之间的攻防逻辑组合通俗讲,是给对手设定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使得对手不得不进入圈套,按照套路的动作组合挨打。反观现代武术,过于追求高、难、美,成套的武术练习动作,拳势与拳势之间的组合已经丢失了攻防逻辑性。换句话讲,即使“按套路出牌也不是一个打人的圈套了”。然而,现在演练的武术并不是全部由攻防技击动作组编而成的,邱丕相在评论现代武术中提出:“一种表现攻防技术的艺术体育”。[7]向恺然曾提到,美国人看中国武术评论说:凭空击刺,与空气做无谓之竞争。[8]还有学者提出:套路到底姓“武”还是“舞”,套路本质就是舞蹈,中国武术套路就是中国舞蹈。[9]学术界出现的各种观点,争论都是没有认清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本人认为:如果将拳势破坏掉,那中国武术套路将不是套路。从这个角度看,不了解中国武术的拳势就不可能了解中国武术套路。

3.2 武术套路的缺陷

为现代人所争论不休的武术套路到底能不能打的问题,不是在现代才出现的问题,早在明朝时期戚继光就已经指出了套路的缺陷。戚继光指出套路的缺陷:其一,套路的虚化,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并指出“且如各色器技阵营,杀人的勾当,岂是好看的?今之阅者,看武艺,但要周旋左右,满片花草;看营阵,但视戏局套路,谁曾按图对士,一摺一字考问操法,以致于终也。是此,花法胜而对手功夫渐迷,武艺之病也;虚文张而真营却废,制阵之病也”[10]讲的是套路玩的都是花法,中看不中用。其二“套路偏一”,戚继光分析“虽各有所长,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站在武术高点来看“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为上下周全无有不胜。”[11]是讲中国各家拳法各有其所长,各有其技击的偏重点,如站在武术最高点看来,武术的奇妙就自得其中。从整体来看武术是全面的技术体系,但中国人犯了一个极大地问题,像是盲人摸象。摸到一个部分,就认为是中国武术的全部。而在中国古代,戚继光先生已经讲的非常明白, “以各家拳法,皆而习之”。拳种都是由单一技法向复合技法转变的过程,单一技法都是偏于一隅的,所以戚继光提出,皆而习之。

4 结论

人们对武术产生的诸多误解以及出现的“约架…打假”等一系列闹剧,究其根本是人们对武术套路的本质认识不清所致。目前,武术功法和用法的逐渐淡化,以至于人们将武术套路当做武术的全部,人们对“武术”与“打”紧密联系的思维模式,却与现实中套路用法的退化背向而驰;自明清时期套路的产生来看,套路出现代表着中国拳种的出现,拳种成为套路的一种归属性的表达形式;从武术套路的本质来看,构成武术套路的基本单位即为拳势,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是由拳势按照一定攻防逻辑规律的技击,将拳势破坏掉的武术不是真正的武术;套路是武术的主体特征;中国武术从整体来讲,是具有全面的技术体系,但各家拳法又偏于一隅。

5 建议

中国武术的发展,要重新重视功法和用法的技术体系,仅抽离出套路的单一发展模式必会局限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从武术套路的历史产生重视武术,才能理清武术的本质。不能因套路本身的缺陷而否定了这种代表中国武术文化的样式,否定了套路作为武术主体特征的现实存现。现代套路编排越来越脱离了技击动作间的攻防逻辑性,否定过于追求高、难、美的单一化,要回归套路本源,回归拳种才能更好地发展武术套路。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朱瑞琪,等.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邱丕相,朱瑞琪,等.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6).

[3]百度百科.[EB/OL] https://b aik e.b aidu.e om/item/项目/477803?fr=aladdin.

[4]凯和,金启孮.中国摔跤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5]温 力.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J].体育科学,1992.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7]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8]向恺然.拳术见闻录[M].上海:上海泰东图书局,1919.

[9]程大力.套路武术中国舞蹈——论竞技套路来自何方去向何方[J].体育学刊,2013(01).

[10]曹文明.纪效新书十八卷本(戚继光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范中义.戚继光兵法: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猜你喜欢
武术套路拳种技击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基于美学视阈下的武术套路分析
武术套路之动作节奏训练法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