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8 11:19张明霞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數学教学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而近年来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效用很大,受到了相关教育领域人士的关注。本文旨在为提高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水平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我国教育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进步,各个阶段各个课程的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更是如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要加强对生活情境应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但是却给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学生成长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就笔者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再加之传统数学教学比较乏味,所以,小学生很容易走神,并且产生不喜欢学习的心理。而将生活情境引入后,则能很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往往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当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时,而数学本身比较概念化、抽象化和空间化,他们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适应,还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如果运用生活情境就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知识与他们生活实际相连,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转变死气沉沉的课堂,使课堂轻松活泼。

二、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的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有较宽裕的时间,可常常采用启发谈话法、练习法等,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要求教师立足于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研究表明:在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时,新手常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样例、解决问题。在解决新问题时,新手常回想最初的几个样例,以帮助解决当前问题。初期样例的使用能促进对问题类型的概括,并影响这一领域所学的内容。样例学习是指从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事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解决问题。样例的建构要达到以下三点目标:(1)让学生掌握部分与整体关系;(2)教给学生实现结构之间的可逆性相互转换、掌握一般数量关系式、概括化与具体化知识;(3)把应用题解题基本模式传授给学生。

在教授样例时,先将这些题目按研究的计划和教学进程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尝试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出相应的规范的解题过程,由学生自己解答习题。

与传统的样例研究中由老师直接提供完整的解答有所区别:学生必须参与样例本身的建构过程。这样,学生有了对问题解答的经历,知道此问题在解答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困难何在等,并且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提前介入,比传统的被动参与有着更好的效果此所谓让学生体验“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受。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时候,看这两个问题:

例1,某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问这个商店二、三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

例2,我国的海军巡逻队在点C处发现正北30海里方向的点A处有一艘可疑的船只,正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立即调整巡逻艇方向,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进行拦截,恰好在点B处截住。我海军巡逻队追赶了多长时间?

例1是商业问题,例2是追赶问题,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属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但深入到具体解决的过程,又可以归纳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舍去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从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成所学过的数学问题。依据抽象出来的不同数学形式或结构,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1,例2就属于同一个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模型。

在讲解例题时应充分分析题目各个量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等环节都是很好的起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

三、 勤反思

正如波利亚所说,解完一道习题后是“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对于某种类型的题目已经做过不少的练习,老师也讲过不少例题,但碰到一个新问题,虽然也还是这种类型,却总做不出来。难道这种类型的各种问题的求解方法之间,就没有共同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平时我们没有去注意总结同一类型问题求解方法的共同规律。知识归纳不好,头绪不清,再多的练习也无益,倒不如花些时间把基本概念归纳清楚后再练习。

在学生完成应用题后,具体地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思考自己是否把握与习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如“这道题问的问题是什么?我读懂了每一个句子了吗?”“是否已经把握了问题的整体结构?有必要画一个图吗?”

2. 思考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图概括出条件化和策略化的思维规律。例如,“自己在什么地方走了弯路?什么地方是这个问题思维的关键?这种关键思路在什么条件下还可以运用于其他什么类型的题目?”

对解题活动结果的反思可以是探讨解法,挖掘规律,引申结论等等。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形成,要靠老师的示范、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写出来),要学生自己学会反思,并在数学学习中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如果养成了解题后概括思路、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我们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头脑中的解题思路越来越多,解题的办法也越来越多,解题能力也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3):54-58.

作者简介:

张明霞,湖南省益阳市,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厂窖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