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课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

2018-01-28 11:06严富军
关键词:课堂情境新课程

严富军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推行,在新高考形势下,创设情境问题不断被运用于教学中,以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但在运用情境问题中也存在一些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问题,影响教学改革和实效。如反客为主—重教师对情境问题的设计、解决,轻学生对问题的生成、参与;无的放矢—重情境的趣味性,轻主题的凸显性;不分主次—重问题设置的面面俱到,轻主要、重点、难点问题的突出;本未倒置—重问题结果,轻学生体验、感悟,等等,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情境 重与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67-01

一、情境创设中的避“重”就“轻”现象

1.反客为主—重教师对情境问题的设计、解决,轻学生对问题的生成、参与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真是问题完美的设计者、解决者。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权利,使本该充满“问号”的学生变成了“句号”,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

2.无的放矢—重情境的趣味性,轻主题的凸显性

政治教学的理论性较强,若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如歌曲、小品、诗歌、故事、漫画、案例、角色扮演、演讲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创设情境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掌握教学的基本观点、原理,很容易达到“情”“理”交融。

3.不分主次—重问题设置的面面俱到,轻主要、重点、难点问题的突出

问题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发展以及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择要设置,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难易与适度之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在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处于多数学习者思维上,最近发现区,以“跳一跳能摘到果实”情境问题为宜。

4.本未倒置—重问题结果,轻学生体验、感悟

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是十分重要。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牵着学生思维按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旨在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预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而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插嘴”“争论”“标新立异”的问题,由于它与教师预定认识结果相冲突,毫无准备,加上缺乏随机应变、换位思考、答案开放等教学机智,就会一时语塞,不知作答,学生的问题解决不了,教学也就草草收场了。

5.事倍功半—重问题意识,轻方法、技巧、规律的探求

新课程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来呈现教学目标,并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来开展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学的质量就取决于问题质量。在创设问题时,一些教师轻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缺乏设问方法、技巧。具体有:一是把教材简单的介绍性结论加个“为什么”就还原成问题,没有梯度,没有思维空间,达不到学生的思考、探索和感悟,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二是设问的角度单一、机械,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三是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置于问题之外,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体贴。

二、避“重”就“轻”的问题对策

1.统筹兼顾—创设学习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学习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通过:“问题引入,师生论证,达标,确定问题,应用实施,体验感悟,完成目标”实施的。

①问题引入。依据学习目标、内容,学生自主地选择情境问题。②问题实施。学生探究问题、教师引领、点拨,在合作中体验和感悟问题。

“学习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如何实施呢?以课题《树立正确消费观》为例,笔者是这样设计:

①依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有的同学提出能不能调查我们自己的消费状况?有的同学说要调查自己身边盲目攀比的现象?有的同学说身边的浪费很严重,要对学生的浪费现象调查?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提出的情境问题很多。

②成立课题小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阐释、评估。从问题的角度、难度、内容、范围、调查的可行性等都提出各自见解,经过合作探究,确定较完善了情境问题。

③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成功:针对情境问题,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问卷、采访、记录、分析、判断、综合,形成自己真实的体验。

在这一模式中要赋予学生主体角色,确定学生主人的地位,尊重、信任学生,从而构建学习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2.有的放矢——处理好“情”与“理”的交融

情境的趣味性、新颖性、生活性、情感性固然能创设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但这些情境如果忽视主题内容,没有留给学生一片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回味,不但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还会滋长浮夸心理,误导学生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要做到“情”“理”交融,激情应明确问题的主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发挥出情境本身具有的最大功效。

3. 轻重缓紧——处理好主次、难易、轻重的设置

在政治课教学中,设置情境问题应做到主次、轻重、难易有别,要大胆取舍。

4. 践行过程——应重视学生对问题过程的参与、体验、感悟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如何走出误区让学生体验过程呢?笔者认为学生探究应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活跃的思维环境下,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情境问题积极实践探究,在过程中充分体验与感悟,升华认识。

5.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于“巧”设疑

情境设置重因势利导、标新立异。如何践行呢?笔者认为应重视创设技巧。

①在认知矛盾中教师设疑。

②在思维碰撞中诱疑。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开放的。教学中决不能拘泥于某些程式化的设计,应鼓励即兴创造,释放创造性。

③用“人性化”的关怀激疑。问题要有人文关怀,要彰显人文性。

总之,在情境问题中出现的避“重”就“轻”的问题、症结,如能及时对症下药,是能深化教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 参 考 文 献 ]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课堂情境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基于口语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要点分析
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五招
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与思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