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摘 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面对适当的难度,经受锻炼,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迁移和拓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新知。
关键词 物理教学;生活互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50-0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把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学习物理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发现学生未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结合点,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碰撞中形成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场景中,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学“快与慢”一节,可设置以下问题型情境: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运动快慢,然后,让学生分析运动会上100米比赛,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用比值法得出速度的定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物理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出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二、在实践活动的探究中学习物理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将原来几个单独的情境进行组合,使呈现的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热的不良导体”内容时,如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中,重组这样一个情境,在原来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部水中的小鱼却安然无恙。现象出乎于学生的意料之外,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调查、收集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学习物理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物理学习,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物理教学贴近,清除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摩擦起电这一节后,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验电器,并要求学生用多种材料进行摩擦,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下次课堂上汇报介绍。结果,学生利用小木棒、铜丝、铝箔纸、玻璃瓶等材料制成了上百个验电器,有些堪称精品,而且通过实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用手摸一下金属球时就不带电了,而用手拿小木棒接触金属球还是带电的?为什么带电体靠近金属球时金属箔就已经张开了?等等。针对前一个问题我就再让学生用自制验电器做如下实验,分别用小木棒和铜线连接在一个带电的验电器和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上,通过现象分析很快使学生懂得了导体和绝缘体。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认识物理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物理
新教材中有很多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去发现、去探究、去总结其中的规律或方法。教师应在这样的时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给予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物理结论,获得更多的物理活动经验。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问题,初中生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入这些实际问题。由于实际问题只给出了具体情境,而未给出相應的物理模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联系,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两种类型。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
(1)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
(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为什么?
(4)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
在回答这些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问题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语言转变为物理语言,做解释时不要依据直觉的生活经验而要紧紧依据物理知识。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的实际问题是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维,确定解决问题所应当采取的行动或提出行动的详细方案。例如:有同学打算在他家外屋库房安装一个防盗报警装置,想实现如下效果:只要有人打开他家库房的房门,装在住室里的灯和电铃同时发出警报(灯亮铃响)。请你设计这个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这类问题如能结合实物或现场任务提出,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看到实际成果,其教学效果会更好。当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了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师的物理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物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