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强
摘 要 教师在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读、说、写拓展训练,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 拓展;有效方式;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15-01
文言文课堂教学拓展练习有利于弥补教材不足、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但拓展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和表面上的熱闹。何时拓展、如何拓展、拓展什么,都应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做为出发点,再依据文本特点及学情而定。在此,我就文言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几种拓展练习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比较研读
整合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比较阅读,能拓宽思维厚度,加深认知。教学《武陵春》,引导学生把这首曲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减字木兰·卖花担上》进行纵向比较:写作风格、语言特色、情感基调有何不同?这样拓展,用作者青春年少时轻松愉悦地泛舟来对比现在“也拟泛轻舟”时孤苦悲愁的心态;用作者新婚燕尔的幸福娇羞来反衬国破家亡、夫死物丧后的孤苦凄凉。再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进行横向比较:两位词人谁的愁绪更浓些?这样的比较阅读,内容上有跨越、整合,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定程度上迎合、满足了学生“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激发。
二、语言表达
口语表达是构建“语文味”课堂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
(一)角色换位谈想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潜入文本,亲近人物,以期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教学《狼》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假如你是那个屠夫,当你孤零零的在暮色苍茫的田野中遇到两只狼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第二,看到屠夫明晃晃的刀子,如果你是那只狡猾的狼,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拓展,拉近了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又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并且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二)围绕焦点辩事理。围绕文本中的焦点、难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时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拓展,可化解焦点、难点问题对文本理解的缓冲,又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伤仲永》,我安排了“成才的关键是天赋聪慧还是后天学习”的辩论,正反方学生各抒己见。正方杨荣昌:我方认为后天学习比天赋重要。因为一个人即使有聪明的天赋,如果后天不接受学习,也不可能取得成就。《伤仲永》一课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反方张晗:我方认为天赋比后天学习重要。如果一个人先天智力障碍,请问他怎么获得后天的学习?……”通过辩论,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强化训练。
三、书面表达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一)仿写。例句仿写是语文考试考查的重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运用仿写的形式进行拓展训练。教学《咏雪》,引导学生鉴赏谢道韫、谢朗的比喻之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雪”,与文中的兄妹俩一比高下。学生兴趣顿时高涨,有的这样比拟“未若白梅静静落”,还有的比喻道“掷米空中差可拟”,以及“梨花飘舞差可拟、鹅绒飘飘空中撒”等形形色色、出乎意料的创意。这样的仿写拓展,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意且具备初步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自然就能把自己最为熟悉的对象描述的更灵动、诗意。
(二)改写。通过改写进行适时、适当拓展,对学生写作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教学《望岳》,在学生充分体悟作者情感、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改写中。语文课代表余小蝶这样改写:
《望岳》望,峰峦相结,鲁地群山,岱宗独秀一枝,天地之奇葩,一山凝水聚木。遮天蔽日,难判黄昏晨晓。群峰迭起,激起胸中波涛。日薄西山,劳鸟还林,山高人为峰,群山尽收眼底。
文笔虽稚涩,但智慧的火花值得肯定。尊重作者的原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思考,从而拓宽、发展文本的旨意,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补写。文学作品普遍存在艺术留白,填补艺术留白是一项有效的拓展方式。教学《石壕吏》,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最精彩、最值得品味的是人物对话,而作者却偏偏省略掉了官吏的呵问、老翁的窃语,只突出了老妪的答语,不免缺憾。鉴于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大胆想象,补全人物对话,要求扣合人物形象、心理和作品创作意图。这个补写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窥探了人物内心,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进一步丰满,对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拓展了学生思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厚度。
(四)扩写。有些文章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意蕴丰厚,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拓展练习角度。教学《夸父逐日》,在诵读文本、疏通文意、梳理情节、初步感知夸父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写这个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刻画,就能更深的理解夸父逐日的动机,逐日过程中表现出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的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恰当地拓展方式才是最好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围绕读、说、写适时适势采取适合学情、课情的方式拓展,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飞学生思想,玩活文字,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师用书(第五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