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分析

2018-01-28 17:46郑金姣
读写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英汉语义隐喻

摘 要 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为基础,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共性及差异。人类共通的认知方式是形成其语义共性的主要原因,英汉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红”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差异。

关键词 颜色词;红;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A,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93-02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的词。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活动认识了颜色。可以说,颜色词的研究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问题的一座桥梁。”本文以“红”为例分析了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探讨了一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是如何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引申其他语义,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英汉颜色词“红”的语义分析

汉语的“红”与英语的“red”都是一个较为概括的词汇,是表示红色的一个总称词。汉语中表示红色的同义单字有:赤、朱、丹、茜、绯、彤、绛、嫣、殷等。在英语中,描述“红色”的词,除了基本词red外,还有ruby(红宝石色)、rust(铁红)、rose(玫瑰红)、blood red(血红)、claret(枣红)等。本文所谈论的“红”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称词。

(一)“红”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认知语义共性

从语言历史的发展来看,“红”本义为表示色彩的颜色词,即“红”是颜色域,是“红”的原型意义,通过从颜色域投射到其他域源,红色产生了词义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喜庆、吉祥、热烈

红色具有蓬勃、热情的特点,投射到节日、庆典域就具有了“喜庆”、“吉祥”的隐喻概念。

a:红喜事、红盖头、红地毯、红包、红火、开门红,红运当头等“红”族词语中。

b:如节假日称为red-letter days。在机场迎接国家元首或贵宾时要铺上红地毯(to roll out there carpet for someone)以示隆重热烈的欢迎;

2.兴奋、激动、害羞、气愤

红色比较醒目,刺激人的神经,产生兴奋情绪。“红”色由颜色域投射到情绪域,含有“羞涩、难为情”,“气愤”等语义。如。

a:他气得脸红脖子粗。

b:Her face turns red because of nervousness.(她紧张得脸红了。)

如:汉语中的“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示生气、恼怒,“脸红”则表示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red,like a red rag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

如“Whenever anyone teased John about his weight,he saw red.(每当有人拿约翰的体重开玩笑时,他就怒火直冒。)”

汉语用“面红耳赤”、”眼圈红了”、“满面红光”、这些词语来表示害羞、激动、兴奋、愤怒等情感。

3.警告、惩戒、危险

红色刺激神经,在英、汉语中均可投射出“警示”、“危险”等语义。如:

和钢铁一起被宏观调控部门亮红灯的还有水泥、电解铝行业。

red light(红灯、危险信号)、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f lag(危险信号)

4.漂亮、美丽

美丽的女性经常被比喻作花。“红”因而从颜色域投射到性别域,喻指“美丽的女性”。如:

a:红妆(女子盛装),红颜(女子美丽的容颜)

b:英語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scarlett与scarlet(大红色)同音,喻指女主人公的美丽与漂亮。

5.爱慕、相思、爱情

火的颜色“红”给人温暖的感觉,温暖的东西常让人得到美好的体会,正如爱情给人美好的感受。从颜色域到感觉域再到爱情域,“红”具有了表示“爱慕”、“相思”的意义。如:

a:红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因此也是情人节中最受钟爱的鲜花。

b:“O,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噢,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6.亏损、亏空

“红”的隐喻意义反映到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从颜色域到经济域,“红”具有了“亏空”的认知意义。如:

a:省农经委的同志说,全省供销社也几乎一片“红”,都是赤字,挂账的也不少。

b:red ink(赤字)、out of red(扭亏为盈)、red balance (赤字差额)。

7.健康

“红”被誉为生命的颜色,经过隐喻投射,具有“身体健康”的意思。

a:他虽已是78岁高龄,但仍满面红光。

b:面色红润(as red as a rose)。

“满面红光”,用来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是身体健康的体现,“红润”是指色红而有光泽。

(二)“红”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认知语义差异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受英汉民族文化中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的影响,英汉语言中对颜色的认知理解也存在着差异。

1.革命、社会主义

虽然汉英红色词(red)有一种重要表现意义是革命。但汉语中革命带有褒义,而英语中常含贬义。

中国历来有用鲜血和生命进行革命活动的信仰和传统。“红”因而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红色象征革命进步和社会主义。如:“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红军”、“红旗”、“红星”、“又红又专”等。在汉文化中,因为红色与血的颜色相似,所以“红”很容易引中出“忠贞”、“至诚”之义。

英语文化也赋予red一定的政治意义,但主要象征专制、独裁、激进、暴力革命。如: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red battle(血战),a red revenge(血腥的复仇)。

2.得势、受宠

在“红”的“吉祥”、“喜庆”的隐喻意义基础上加以引申、扩展,“红”可以表示“顺利、得势受宠”的意义。

a:走红、红人

b:be raised to the purple

“红人”和“走红”中的“红”字传达出流行和受欢迎的意思。英语中的“red man”不表示“红人”而是用“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in power”来表示,用“purple(紫)”表示得势受宠的人。

3.尊贵

“红”在“得势受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有“尊贵”的认知意义。而英语中表“尊贵”仍然用purple。

a:赤地之子(汉高祖刘邦自称),红本(清朝时皇帝批阅过的奏章)

b:raised to the purple(皇帝登上宝座),born in the purple(生于皇室)

4.羡慕、嫉妒

“顺利、尊贵”和红色一样引人注目,使人心生向往,经过进一步引申有“羡慕、嫉妒”的認知意义,英语中表示“嫉妒”则用“green-eyed”。

a:眼红,犯了红眼病。

b:He is green with envy.(他犯了红眼病。)

汉语中用“红眼”表示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嫉妒,而英语中的red-eye却是指夜间航班或因使用闪光灯照相而在照片上出现的红眼。

5.奖金、利息、盈利

汉语中,合伙经营所分到的利润叫“分红”;我国股市上用红色来表示股价的上升。这都表明红色在汉语语言中体现的是积极盈利的意思,在汉语中“红”有时也表“亏空”的意思,但用的很少。而在英语中通常用“in the red”表示“亏空、欠债”。如:“He is in red”表示“他负债累累”。

二、“红”在英汉语中认知差异的因素

通过以上对“红”在英汉中语义上的异同分析对比与归纳,我们可以把影响“红”在英汉语中认知语义异同的因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认知因素

由于人类共有的认知基础,基本颜色词“红”在英汉中具有相同、相似的原型意义及拓展意义。

基于共同的生理机制,人类有着共同的感知经验和心理反应,这也决定了人类共同的思维定势。“生理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即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引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了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就颜色词而言也是如此。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和颜色本身的特点是人类形成颜色感知共性的基础。基本颜色词的范畴化和命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当让人们指出基本范畴内最典型的颜色词时,讲不同语言的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些是构成基本颜色词原型意义的关键所在。

“基本颜色词在原型意义基础上的语义扩展主要是通过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获得的。”在基本颜色词隐喻或转喻认知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及某些共享的知识和经验是相同的,因此,汉英颜色词的理性意义基本上是对应的,凝固在颜色词中的最本质、最基础的核心意义是等值的。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语义差异的主要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语言都深深地留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记。英汉民族在利用隐喻或转喻认知时,受各自文化价值、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会对所认知的事物进行不同的过滤,使语言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一些文化历史因素在汉语中有明显的体现。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人们对颜色的感受不可避免地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含义则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开放性及科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一般是用客观事物的具体颜色来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义,多了些理性,其词义及理据更易追踪。因此,颜色词“红”在汉英语言应用中的不同,原因在于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小结

基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机制,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原型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基本颜色词的语义颜色域投射到其它的认知域,从而产生词义变化。词义变化有时受相同认知方式作用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语义;有时受不同的认知方式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语义。不仅“红”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如此,英汉语言中其他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特征也与此相似。

参考文献:

[1]Dulay H,Burt M. Krashen S. Language Two[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4.

[2]梁曼莉.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镜像折射[J].外语研究,2004.(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燕.汉语基本颜色词之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64-67.

作者简介:郑金姣,(1987—)女,汉族,广西桂林,硕士研究生,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汉语义隐喻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