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2018-01-28 17:46代平虎
读写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高中生高中数学

代平虎

摘 要 對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可以有效保障他们的学习质量。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的有效提升。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人的一些思考与教学经验,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中数学;主体地位;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22-01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新课标的有效落实,更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这也使得,虽然教师虽然知道要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实际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学生由于自身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必须进行改变,教师应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并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与探索。

一、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培养

其实数学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单纯的认为数学枯燥,这样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提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杀的工具。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当他们投入自身的热情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绽放。

比如说,就拿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说,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应用性。例如双色球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接触的一个事物,甚至还有的学生会去主动研究其中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概率的知识教学完毕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点,让他们去进行计算。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这道“问题”的兴趣,他们通过计算,不仅可以获得答案,同时也可以清晰的理解概率计算中的问题。

二、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氛围来说,由于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地位,使得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同时,不少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在课堂上往往有着一定的紧张心理,这也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其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因此,想要有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构建教学氛围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在教学一些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手段。这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的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抽象化的知识形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三角函数的sin、cos在直角坐标轴上的具体演示放入微课课件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被其较为形象化的展示所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展现。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既有理解能力较为出众的,也有理解能力差强人意的,这仅仅是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其还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品质等。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就算教师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那么只会表现的积极更积极,表现的不积极的更不积极。所以想要在高中数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说。

从实际角度来说,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需要教师掌握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层次。例如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设置为A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置为B组。学困生设置为C组。从常规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强,大多是没有展示他们的舞台。教师设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展示他们。比如说数学教师在习题课堂,准备不同难度的习题。C组侧重基础,B组侧重难点补充,C组侧重拔高训练,这样学生会在练习中有所发挥,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学习自信心回归的同时其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立。

四、重视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确立学生在高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给学生自己。为此,教师就需要重视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他们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的地步时,他们在课堂会主动展现“我要学”的思想。

那么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呢,教师首先要注重为学生的“留白”。在一些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强调“灌输”,反而会让学生丧失探究下去的欲望。教师可以结合平时教学的内容,在快下课的六七分钟里,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或是经过探究才能总结出的理论,让学生进行探索。例如在集合的知识点复习中,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这样的问题。“交集与补集他们的区别是什么,请大家画一个图片”。在问题提问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过讨论来进行图片的制作。这种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同时他们经过思考、讨论、总结,这一系列的过程也提升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并且这也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总的来说,保障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关键,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高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81.

[2]曹文军.浅探利用微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J].学周刊,2018(09):134-135.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高中生高中数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