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畅,程相梅
事实上,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市文学早已有之,且不乏有在艺术上达到巅峰的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其中,既有高雅的纯文学的精品之作,如《红楼梦》,也有通俗的世俗化文学的经典作品,如《金瓶梅》。这些作品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都市文学的命名及分类是伴随文学史的脚步踏入当代才出现的,是当代的文学史家们结合日益纷繁的文学创作现象所进行的类别划分。对于都市文学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学的场景是现代都市,文学主要表现的是现代都市的生活内容,以展现都市新人为主要基调,同时也是纰漏一定的现代都市特有的文化精神面貌与都市情绪的写作。
当代都市文学正处于一个由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根据有关调查,在2011年时,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半数以上,在庞大的城市人口中,都市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却与人口数量不匹配,文学创作者在写作中还相对缺乏对城市的复杂性的深入了解。在早期的都市文学创作者队伍中,具有农村生活背景的作者占绝大部分,这部分作者的童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而深刻的童年记忆使这类作者在城市文学创作中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另外,这类作者不能将自身全部融入到城市中,缺少主人公的心态。但随着都市文学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较为优秀的作家及作品。如,曾经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的《长恨歌》《都市风流》《钟鼓楼》等,其作者分别是王安忆、余小惠和孙力、刘心武;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厨房》《永远有多远》等,其作者分别是徐坤、铁凝。以上所列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都市文学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将人物设置为城市的主人公,城市对作品人物的兴趣与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都市文学中合理运用家园意识与主人公姿态是非常有益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都市文学也借助城市化的发展逐渐繁荣。都市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类别,其一定会有与其他文学种类不一样的精神向度和特点。都市文学类型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化使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剧增,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城市原居民与进城打工者的矛盾冲突,出现了新的文学表现对象主体;二是一些城市打工者希望通过文学来表达他们在城市打工创业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惑和不平,使当代文坛出现了一批新的创作主体。这些新的对象主体与文学的表现对象,构成了当代文学的新要素,进而使都市文学类型得以发生。这些都市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打工者弱势群体及其相关的各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况,对小人物的人物心理与生活的细致描写也成为都市文学创作的新方向。
主流文学创作的导向随着新的对象主体的显现逐渐发生变化,都市文学的创作逐渐转变叙事模式,逐渐变成以多样化、私人化、个人化为主的叙事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愤世嫉俗式的情调,逐渐转变成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或是小人物的生活经验的描写。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人们对当代都市文学的误读,认为当代都市文学过于琐碎,作品的内涵缺少深度。有的人认为当前的都市文学作家对中国传承的文化历史知之甚少,对于传统的主体化与人格化使用过少。
但是,从文化的深层次去考虑观察,都市文学的发展路数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路线,不再局限在社会学规定的以及政治学规定的既定路线发展,其展开的方式主要是多维的文化时间与空间;而文学的功能也实现了多方位的拓展,形成了具有全方位的价值景观,既可以全方位地呈现现实社会的具象图景,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内在精神认知与价值,包括对个体生命价值存在的认可;文学的审美倾向也不再局限在纯文学的美学规范,而是倾向于读者认同的接受美学观念。在文学活动中读者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多,而作者写作的主要参照物就是读者的阅读倾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审视都市文学时就要摒弃传统模式,从多角度去合理地、理性地认识都市文学。本文着重讨论在都市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市习尚对都市文学创作的影响。
伴随着消费时尚变成当前社会的潮流,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商品性,并且被逐步放大,这使读者的要求与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样的文学市场的形成,对调整读者阅读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处,作者与媒体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为了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作家会选择将作品进行商业化,过度炒作,造成了肤浅化、媚俗化等恶性文学创作倾向,以及过度复制等文学缺陷。所以,怎样才能权衡严肃的文学学术性与读者对于文学的需求以及文学表现内容的娱乐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文学市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作为商品的形式出现是文学作品可以使用的形式,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近代社会之后,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逐渐转变,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生产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与文化传播工业的出现,这就使文学作品的生产,要依靠商品流通才能得以实现。文学作品在买卖交换的过程中变成了一种具有商品性的物品。
在当前的社会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文学要符合市场规律,在庞大的市场洪流中,文学要实现独善其身是很不现实的,文学创作也必须要融合市场因素。对于这一点在社会大众中是被普遍认同的,同时也是对消费市场的认同。文学创作的市场化与商品化,不可避免地使某些作品呈现出庸俗化、低俗化倾向,也因此而为批评家所诟病。如目前对文学作品的批判多是对过于市场化的文学作品的不认同,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过于注重读者需求的作者。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过于使用“身体写作”的方式以及过多地使用色情、吸毒、凶杀等不良内容,过于粗俗的文学内容对都市文学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越来越多地融入数字媒介与电子媒介,利用手机、电脑进行网上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网上电子书阅读已经成为都市时尚。都市文学作者需要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是顺应时势的、理所应当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在市场上或者网上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是非常尴尬的。虽然不能将数字化的销售数目与作品的价值相等同,但是数字化的销售数目却可以在衡量作品价值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网上订购式阅读不仅可以为作者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是读者对作品认可度的直观体现,作者得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这也是大部分作家更趋向追求文学作品的新鲜、奇异的表象的原因所在。
在当前传媒时代中,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的小说是大众都在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家邱华栋认为,一本好的小说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信息的数量也要足够大,要有一定的质量,否则小说就会被垃圾信息埋没。
众览目前文化市场上的部分销售量比较好的文学作品,许多书的名字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的关注,通常都是起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名字。例如《拯救乳房》《周渔的喊叫》《孔雀的叫喊》《有了快感你就喊》等等,读者通常被这些比较奇特的书名所误导,以为是具有色情、低俗的内容,但是事实上,有的内容却是很严肃的。例如《拯救乳房》,这本书的作者是毕淑敏,在创作之初,作者的原定题目是“癌症小组”,但是出版社方面却认为原定的题目不适合商业运作,题目中的“癌”会让消费者从心里产生抗拒。更有甚者,部分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为了满足市场上过于低俗的需求,设置的题目中会包含具有情欲特点的词语。
如果说毕淑敏之所以要改变题目是因为出版商的坚持的话,那么我们就来讲讲卫慧,其被称为“美女作家”,在其宣传新书方面都做了些什么呢?以她的新书《上海宝贝》为例,她将自己的书形容为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同时声称小说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在小说的介绍中说“一部发生在上海秘密花园里的另类情爱小说”;卫慧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探知心理,不仅将自己的照片设置成为小说的封面,同时也将自己性感的照片印在封二上,其商业动机显得特别突出。更严重的就是,部分小说作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低俗的阅读需求,在制造作品的卖点方面故意引用具有情欲特点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上着重于性爱的描写,同时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直接。形容这一类小说家可以引用《手上的星光》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这本书的作者是邱华栋,其书中的主人公在走投无路、时运不济时,最终决定了“也许我会像王朔一样靠写作发财和挣得爱情,我终于决定写作”。
在这些作者的眼中,文学作品与普通的商品是一样的,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就是金钱的交易,这样的认知,加剧了文学自主意识的流失。变成普通商品的文学作品,其创作与推广就需要符合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等同于普通商品的市场交换,而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就被忽视了。
作者在生成作品内容与选取内容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市场的影响,但是最终能够决定作品内容的还是作者,因为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内因。目前有许多作家为自己辩解,其创作没有营养价值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机会,但是从古至今为了生存而写作的作者数不胜数,他们既获得了名与利,也创作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文学作品要追求发展,要寻找出路,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将文学作品的变异责任归于市场。
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都市文学最主要的追求,其强调的是多样性与真实性,关注的主要是一个个体的生活状态,现实的喜剧性与悲剧性都能充分体现。这种美学形态主要在审美文化与文学作品中得以显现,并产生了很多改变。从题材方面来看,从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向个别情感的诉求与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的探讨;从审美体验方面来看,从传统的追求和谐性、客观性和整体性逐渐转变为追求矛盾性、主体性和个别性;从价值目的方面来看,从传统的主张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转向以审美为主,主张的是娱乐作用和休闲作用。同时,我们也承认市场物质利益、民众的文化消费膨胀与社会急剧转型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导致目前城市文化中文学作家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现状。
事实上,我们必须要接受都市时尚与出版方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但是在城市文学创作的大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为了盈利而创作,大多数作者的写作出发点还是比较好的,他们还能保持最真的为艺术而创作的态度。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热衷于低俗的、没有营养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的消费者需要的还是正统的、具有营养价值的文学作品,例如《山居笔记》《文化苦旅》,其作者是余秋雨,这两本书属于比较专业的知识性的读物,但是也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喜爱,销量惊人。
在当前的都市文化中还有一类独特的读者市场存在,也就是介于追求粗俗文化与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之间的,是追求既具有文化趣味又具有高雅情调的市民阶层文化。并且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导致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文化修养的提升与知识的普及会让这样的读者群体数量越来越多。
虽然市场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消费者的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欣赏水平的提升,作家的创作方式与内容的选取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就促进了文化市场整体的繁荣与向上。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文学创作者要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进而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性,才能实现社会审美观念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才能实现当代都市文学的审美地位提升,当代都市文学才能更好地绽放灿烂的文学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