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研究

2018-01-28 21:28刘竺云王立中王中华谢华永厉彦翔吴小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泰州

刘竺云,王立中,王中华,谢华永,厉彦翔,吴小林,李 岩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江苏泰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襟西带东、承南启北,既是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T型咽喉,又是扬子江城市群北翼东西腰部支撑点,区域优势明显,自然禀赋优越,医药制造基础雄厚,体制较为完善。泰州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存在多重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1]。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泰州市充分发挥当地制药产业优势,大力推动医疗、制药、养生、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在锻造“医、药、养、游”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新成就[2]。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医药制造规模领先

2017年,泰州市大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226.21亿元,增长18.41%,销售、利润分别达到1216.5亿元和96.3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8.95%[3]。泰州市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7 年领跑全省,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形成了生物制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化学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和保健食品等大健康产业集群。泰州医药高新区已聚集国内外6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雀巢、阿斯利康、武田制药等9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先后落户,17家药企42条生产线通过GMP 认证,门类丰富,剂型完整,能够承接各类药品的委托加工;在研和申报的国家一类新药78个,22个取得临床批件,去年生物制品申报量超过江苏省的40%[3]。

1.2 健康服务特色明显

泰州溱湖风景区是江苏首家国家级5A级湿地公园,“溱潼会船节”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兴化千垛菜花”被评为“全国最美油菜花海”。“泰州太美、顺风顺水”全域旅游品牌逐渐叫响。泰州中医药文化底藴深厚,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苏首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地级市。泰州医药高新区集聚了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诊断测序等一批高端诊疗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11 家,部分前沿医疗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1.3 生态农业基础良好

泰州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素有“银杏之乡”、“鱼米之乡”等美称。泰州是国家重点粮棉、蔬菜和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目前,全市拥有高效农业面积120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11 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 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各4个[4]。以无公害大米为主的河横绿色食品基地被联合国环境署认定为“全球环境500佳”。

1.4 改革创新动力强劲

泰州是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泰州是江苏省唯一的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试点。泰州医药高新区先后建成大小分子实验室、国家级疫苗工程中心等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功落地医药创新成果430 多项,占江苏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11%,成功获批“中国创业投资(医药)示范基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800多名[5],其中包括中外院士8 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1 人[6],形成了国内一流的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环境。

1.5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首批两岸直航港口——泰州港建成全国第23 个亿吨大港,航线直达104个国家和地区。扬泰机场已升级为国际机场,2016 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以沪陕高速、启扬高速、宁扬盐高速、宁启铁路、沿江高速铁路(待建)为“五横”,以新长铁路、宁靖盐高速、阜兴泰-泰镇高速、盐泰锡宜城际铁路(待建)为“四纵”的联结沿海、沿江陆上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逐步形成“公、铁、水、空”立体交通格局[1]。

2 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泰州整体医疗卫生资源与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相比,总量不足,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尤其缺乏,医疗机构在高端人才引进、高端医疗设备购置、科室设置等方面受到政策制约因素较多,医疗服务外部虹吸效应比较显著。

2.2 大健康产品供给能力不足

围绕水乡田园的旅游资源面临较严峻的同质化挑战,大健康服务缺乏品牌特色,个性化服务产品不足。大健康产品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行业规范化建设不足。

2.3 医药制造竞争日趋激烈

上海、南京、苏州等周边城市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主导产业,且都建有一定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泰州形成较强的医药产业竞争压力。在人才培育方面,泰州基础薄弱,难以吸引、留住产业急需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制约了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上台阶。

2.4 专业领军人才匮乏

虽然专业人员数量众多,但具有研发背景、成果转化及运营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整体实力弱,力量分散,尤其缺乏创新应用专业人才,企业对领军型人才吸引力不足,严重制约自主创新研发的进程。

2.5 企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尽管我市医药产业总规模居全省前列,但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产、销、利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到10%。二是产业链条作用不大,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关联度小,虽有集群的雏形,却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资源整合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三是梯形结构过于扁平。企业规模一、二名之间相差高达600亿,企业规模梯形结构里中、低层企业之间规模、水平等差距明显。

3 产业发展主要路径

3.1 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生物制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基因重组蛋白质药及多肽药物、组织与细胞工程药物、疫苗与生物检测试剂[7]。以正在申报中的国家级疫苗临床评价中心为载体,推进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现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新突破[7]。

(2)化学药新型制剂。突破药物生产的分离与纯化、手性药物合成与拆分、生物催化合成、晶型制备、药物生产质量在线控制等技术,积极推进缓控释、纳米、透皮吸收和粘膜给药、长效与速释制剂、靶向给药等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发防治艾滋病、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抗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儿童用药等单、复方药物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免疫低下等疾病以及移植排异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剂。鼓励各级科研力量参与失效专利药开发[7]。

(3)中药制剂及中药材。充分发挥泰州传统中医药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建设国家“泰半夏”、“铁皮石斛”、“黄葵花”等[8]中药材种植、种子种苗培养基地,做大胃苏冲剂、脉络宁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名牌中药的市场规模。

(4)高性能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重点发展超导MRH(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磁共振水成像)、高性能彩超、数字化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数字化X 射线机等高端医学诊疗设备。放大现有体外诊断试剂的产业优势,以IVD(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体外诊断产品)为中心,重点发展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床边快速诊疗、分子诊断、基因芯片、肿瘤早期诊断、药物作用靶点测试等领域的设备及试剂。鼓励生物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支持植入、介入类新材料和尖端产品研发,重点发展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新型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神经和皮肤等软组织功能修复材料以及康复辅助器具中高端产品[7]。

3.2 发展特色精准医疗产业

(1)专科医疗。加快中国医药城“康健医疗区”建设[1],推动国内外社会资本与医学研究机构、医院相互联合,打造集聚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高端医疗平台。围绕高端医疗发展重点,组建多学科癌症治疗的专家团队,引进国际前沿肿瘤细胞治疗技术,搭建尖端肿瘤生物医学治疗平台,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2)精准医疗。积极发展基因测序、分子诊断、个性化给药、细胞治疗技术等前沿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医学美容。发展以创伤治疗、皮肤修复、器官整形为特色的医学美容服务[1]。积极开发和应用医学美容新材料、新仪器、新技术[1]。

3.3 发展养生养老产业

(1)康复疗养。将医疗服务融进健康养生领域,围绕“春季-花海休闲、夏季-湿地避暑、秋季-美食滋补、冬季-温泉养生”形成四季疗养业态。

(2)中医养生。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1],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3)高端养老。推动“迁居式异地养老”和“旅居式养老”业态发展,建设一批医养融合示范社区和生态养老示范园区。

(4)健康管理。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

3.4 发展绿色保健食品产业

(1)绿色农产品。围绕粮油、蔬菜、畜禽、银杏、特色水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借助网络购物平台资源,如淘宝和京东等,加大绿色食品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泰州品牌形象。

(2)保健食品。借助VC原料生物发酵技术平台积极向番茄红素、甲壳素、氨糖等其它生物发酵品种延伸,从原料生产向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多维类营养保健品制剂延伸。

(3)养生美食。围绕健康保健、食疗养生,充分挖掘泰州特产资源和饮食文化特色,结合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融汇淮扬烹饪精华,整理和创新适合各类人群的养生膳食,探索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健康、养生“食疗”文化,逐步打造成享誉全国的养生膳食基地。

3.5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1)生态休闲游。重点围绕以姜堰溱湖湿地、华侨城、兴化里下河湖泊湖荡湿地、千垛菜花等为载体的温泉养生度假城和健康生态旅游区,适度开发温泉养生资源,按照生态旅游度假区标准加强景区、景点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1]。

(2)文化养生游。依托风城河、三水湾等城市文化生态片区,挖掘弘扬以梅兰芳、柳敬亭、孔尚任为代表的丰富戏曲文化,开发推广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产品。依托崇儒祠、王氏宗同、安定书院等儒学文化遗址,建设泰州儒学文化体验馆,传承书法、茶道、太极等国学经典。

(3)康体保健游。加快医药城天禄湖公园、泰州体育公园、风栖湖景区、大纵湖水上休闲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等休闲运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麒麟湾——溱湖北部农业生态走廊、沿长江、沿引江河、兴化西北片区、泰兴S334自驾游、骑行运动生态带。

4 产业发展对策

4.1 强化政策支持

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落实国家高新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特色基地等相关税收优惠,加大医药企业研发经费税前抵扣政策的落实力度。支持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争取建设用地“点供”指标。落实大健康产业出口倾斜政策,外贸海关、金融、税务、商检等部门在授信额度、外汇管理、出口信用担保、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退税实现、审批快速通道等方面向大健康产业倾斜。

4.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科学安排各类专项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各级各部门把大健康产业列为支持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完善建立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专项资金制度,支持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运用资本运营、风险投资、金融信贷、吸引外资等多种渠道,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3 完善人才培育与招引机制

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对携带科研成果或重大课题到泰州创新创业的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引进或创建医药(学)类高等院校,支持和引导泰州学院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现有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不同层次的大健康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医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医药类高层次人才。以各种形式引进国家两院院士、国内外首席科学家、海内外医药研发、管理人才和其它急需人才,支持有关高校努力引进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5 结语

泰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泰州具有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2016 年6月,国家正式颁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苏省泰州市开展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3]。随着2017 年9 月底,《江苏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抢抓这一试点机遇,泰州加快由生物医药向“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拓展,力争到2020 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4000 亿元,成为全国领先、长江经济带最具产业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名片[3,5],打响“健康城市”品牌[1]。

猜你喜欢
泰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泰州市委和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惠生集团
泰州大桥信息化规划研究浅析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淤积成因及防淤减淤措施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