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成长,开启“师幼”互动之门

2018-01-28 07:31王秀芹
教育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师幼丁丁幼儿

文| 王秀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这是对师幼互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在各方面有效的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观察——解读幼儿需要,开启师幼互动之门

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她把这一教育过程概括为大胆地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适时地引导。因此,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是引发师幼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活动前的观察 集体教育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她们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根据幼儿不同的需求制定适宜的活动方案和预设互动内容,体现幼儿学习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如:在“生活交往区”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生活区中的“董家口美食”很感兴趣,于是生成了“美食好帮手”这一科学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中的观察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孩子有创意的火花——眼神、动作、表情中的一些亮点,及时鼓励,并给他们提供支持。比如小班美术“给气球涂色”的活动中,老师要求小朋友给气球涂上一种漂亮的颜色。可是在作品分享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给一个气球涂上了多种颜色,并且涂得很粗糙,引起大家的哄笑。这时老师发现这幅作品的与众不同,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轩轩涂出了彩色的气球,很有创意。”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老师应耐心而深入地观察,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优点和缺点,确定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进行积极的互动。

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

“取舍”是一种艺术,只有“精于取舍”,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幼儿的思维才能激活,师幼互动才会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时机,发挥教育活动中与幼儿互动的教育智慧,保证师幼互动的实效性,使教学活动精彩而生动。以下是我们在集体教育活动评选中的两个互动案例,与大家共享。

案例1:语言活动“我爱妈妈”中教师出示图片,讲完第二段故事(妈妈不顾一天的工作劳累,背着“我”急匆匆地走在公路上,可妈妈身上热汗淋淋,衬衣全湿透了……)

师:丁丁看到妈妈热汗淋淋,心情怎么样?

幼:丁丁很难受,很害怕。

师:丁丁为什么害怕?

幼:丁丁怕把妈妈累坏。

师:这说明了什么?

幼:丁丁很爱妈妈。

在这个互动环节中,教师将孩子的回答当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围绕目标展开追问,不但能够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把球再抛出去,在师幼不断的抛接球过程中引发孩子思维不断的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丁丁对妈妈的真挚的爱。

案例2:大班科学活动“美食好帮手”

教师:用切苹果器可以一次就把苹果切成8块,用刀切会怎么样?

幼儿:用刀要切8次。

教师:是切8次吗?我告诉你们,肯定不是8次,到底是几次,回去试一试。

这一互动过程,幼儿生成了一个把苹果切成8块要切几下的问题,教师在头脑中的反应很快,这是个好问题,因此将问题抛给幼儿。

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对教学状态的一种灵敏,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对幼儿生成问题的“取舍”把握得很好,做到了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使互动更有价值。

回应——借助有效回应策略,推动互动进程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实现师幼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互动,激发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智能。

有效“追问”,让互动更深入 追问是一种有效的回应,是师幼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它可以把有效互动向纵深推进,绽放不可预约的精彩。比如大班“美食好帮手”活动中,幼儿提出打蛋器的问题,认为打蛋器比筷子方便、快捷。

教师追问:打蛋器为什么比筷子好?

幼儿:筷子只有两根。

教师追问:打蛋器呢?

幼儿:打蛋器有很多根,所以打得快。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地追问过程中,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提升幼儿思维能力。

耐心“等待”,让互动更精彩 等待是教师在回应幼儿过程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很多教师会忍不住直接去帮助孩子,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其实我们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相信我们会收获更多的精彩。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的某一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看谁能在纸桥上放更多的积木。”可是一女孩怎么放积木纸桥都会塌掉,反复了数次后她向老师投去了求救的目光,可教师没给出任何建议,而是来到她身旁说:“哎呀,这可怎么办?”接着在一旁“不知所措”的等待起来。看到老师这样的反应,这一幼儿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没过多久,她们把纸折的更厚,纸桥上放上了很多的积木。她们兴奋地笑了起来。所以“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回应,要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学会“等待”。

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提高互动质量

活动后教师应该认真地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信息反馈:幼儿活动中的兴趣和需求,“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缺失了什么,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引导帮助,还需要调整哪些环节等等。在不断审视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行为和指导方式的过程中,提高发现 、分析、研究、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在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反复研读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师幼互动”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师幼互动具有持续性,成为一种教育智慧,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要好好把握互动的内涵,紧紧抓住互动的灵魂,在师幼“互”和“动”的过程中,舒展孩子的心灵,满足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师幼丁丁幼儿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动物“叫”各不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