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难忘的教育”给到学生

2018-01-28 07:31王晓燕
教育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育人

文 | 王晓燕

我们成年人在回忆中小学时代时,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集体走出校园的旅行教育活动,其中的乐趣和教益令人终生难忘。现在的“研学旅行”就是这样一种“最难忘的教育”。我们应当深入学习理解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精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把“最难忘的教育”给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研学旅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教育工作的“魂”。

研学旅行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深入感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走向社会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思考的行走体验与实践的收效。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充分挖掘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圣地建设成为“遵义小红军实践活动”基地,以“我是小红军”和“重走长征路”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主题,设计了红军山课程、遵义会议课程、娄山关、苟坝会议和四渡赤水课程等,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红军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精神共鸣与文化传承。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推进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其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学旅行是我国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创新

随着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的内外环境、组织形式和功能作用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的概念已经被重新定义,世界教育生态也正在进行转型和重构。联合国教科文在2015年12月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指出:“过去,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的学习格局,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研学旅行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这种大趋势,超越学校和课堂的局限,让中小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更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这不仅是我国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衔接的创新形式,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

研学旅行将改变我国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是对现有教育形态的一次革新。在学习情境上,研学旅行使课堂由固定封闭变为动态开放,由校内搬到校外。从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的真实生活情境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丰富的体验和实践,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在学习方式上,研学旅行将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维度进行整合,由静态的课堂记忆学习为主转变为动态的体验学习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由学生的被动倾听变为主动践行,在让学生全身心进行“体验”“体悟”和“体认”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主动实践、积极探究、理性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认知与实践脱离、知与行分离的倾向。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现育人方式的重点突破,必须切实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强化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需要两个过程,一个是认知发展和概念建构的过程,另一个是集体形成思维实践的过程。从发展素质教育的方向看,教育必须处理好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项教育活动。在教育理念上,研学旅行强调认知学习和实践体验、即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紧密结合,使体验得以系统化和理性化,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式上,研学旅行倡导课堂讲授和现场实践的紧密结合。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学习,强调要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和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引导学生走近自然,关注社会,反思自我,在行走的课堂中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学旅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方面,研学旅行极大拓展了教育空间,打破以学校为单一场所的教育环境,使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博物馆、工矿企业、知名院校等企事业资源的育人功能,做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丰富的活动载体。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旅行变成课堂,社会成为教材,世界成为老师。学生们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长才能和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有利于个人成长及社会进步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的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素质教育的角度,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让素质教育聚焦于“发展”,形成校内与校外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建构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性大教育格局,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