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反思

2018-01-28 07:31张建强
教育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责任意识敬畏

文 | 张建强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反思。校园暴力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教育人,我们首先应该从教育本身找根源。学校过度关心升学率和经济效应,而忽视了“人”的培养,“人”的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放松管理或不敢管理,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防止和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紧迫课题。

培养学生具有“人性”意识

健全的学生应该具有人性意识。人性意识的培养根植于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系列教育活动之中,人性的匡正扶弱是学校人性教育的出发点。人之初生,人性不存在善恶,人性的善恶是逐渐形成的,从婴儿到孩童,从少年再到成年,品性渐趋稳定,行动日趋自主。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对人生的意义和人性善恶有清晰的认识,信仰、信念、自由、尊严、博爱、同情等作为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应该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养成和升华。一味追求高分和安全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学校只能为社会培养庸才,甚至是邪恶之才。合格的学校一定是把德性及人性之善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校是学生人性健康成长的摇篮,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对人性和生命有着充分的感悟,在实践中践行人性之善的实践者。

培养学生具有敬畏意识

健全的学生应该具有敬畏意识。敬畏意识主要是一种道德敬畏,植根于人类天性和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一种集体性的非理性的偏执,而这种非理性的偏执恰恰是一种敬畏意识的根本缺失,恰恰是对人之为人的秩序的公然背离。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在发掘学生人性之美的基础上重塑学生对道德法则的敬畏意识。只有道德法则成为学生的“心中自律”,是“绝对命令”,秩序才能井然,同学才能相互关爱,才能尊老爱幼。作为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道德的养成要有长远的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神圣性,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持久、坚定的道德敬畏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意识

健全的学生应该具有责任意识。责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规则,这些规则既有道德道义上的,也有法律法规上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服从和遵守规则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校园暴力的泛滥,主要是因为作为新时代的一些学生完全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享乐主义出发,丧失了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意识,由此带来的是责任感的虚无。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呢?教育者要从仅仅担当授业、解惑、看护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健康品性。一度在“保护未成年人”口号下,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惩罚”,而道德的敬畏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往往需要“惩戒”手段,“惩戒”才能使一些学生产生敬畏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学校要让学生在遵守规则中形成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在惩戒中意识到责任的神圣性。

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要挖掘学生的人性之美,让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有责任感。让校园暴力不再泛滥,还校园一方宁静。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责任意识敬畏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