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吴梦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幼儿在园情况。关心并引导幼儿每日生活的所有细节,并且在其中不断培养和完善,才能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养成小朋友良好的生活和社会习惯。
3岁是人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的开端。许多父母在这个时间点错误地把绝大多数精力花在了幼儿身体发育上,而错过了培养起良好习惯的黄金时间,等到12岁或者更大的是偶很多坏习惯就很难改回来了。刚入园的小朋友,都是3-4岁的年纪,大多数存在物品随意乱丢;上课乱跑列队困难;做游戏时争抢霸占玩具;与人沟通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情况。小朋友此时的年龄太小使得其不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简单直接的说教。此时应该细心观察,仔细区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小朋友独特的内心活动和学习习惯,找出并使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渐进地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习惯。
满足幼儿内心需要是其融入学习和行为养成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注重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形象可爱的小贴画、图标会比较符合小朋友认识事物的审美需要,更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喜欢这些图标,自然更愿意和它“互动”, 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小贴画等工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例如: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或者小动物图样贴在自己的私人物品上,不但可以帮助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床位。水杯等,还能促使其爱护这些用品;把各种玩具的形象做成简单易懂图标贴在对应的玩具箱上,来提示不同玩具应存放在什么位置;孩子刚开始排队做操时,一排“脚印”或者其他鲜艳的指向类图标,就可以相对轻松地解决有序排队前进的难题,省出了前后维持队形的时间来更仔细的观察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吃饭好坏“小苹果”贴花表示,“小苹果”不仅能鼓励小朋友好好吃饭,还能使教师和家长清楚的了解和方便记录一些孩子在吃饭时存在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游戏是幼儿每日的基本活动内容,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有趣的游戏当中,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班幼儿的一些意识可能比较特殊,在图标贴画的帮助下多数孩子都知道什么玩具应该放在哪里,但个别还是会出现物品随意乱丢乱放的情况,这时教师应结合“小朋友要回家”来设定“××要回家”的搬运游戏,不仅可以引导小朋友按规定放置物品,拟人化还有利于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时间久了就会自觉的收纳物品,在不经意间学会了自我管理。如果有个别喜欢摔东西的小朋友,可以设定一些“打坏蛋”的游戏 ,被打的目标做成“怪兽”等幼儿一致认为不好的形象。在游戏中,不止能让幼儿得到“摔的发泄”,更要让小朋友明白哪些东西是可以摔打的,而哪些不可以。由于年龄的特点,小班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几个小朋友同时要玩一种玩具的情况,此时除了多备几份同类玩具外,还要设定规则引导幼儿,比如另一些玩具没有人和他玩会“伤心”他想要和两个人一起玩等,学会与人分享、商量轮流玩等办法解决这些争抢。在这些游戏规则和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减少争抢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经常拿到别人让出的玩具,就会自然养成与人商量和分享的习惯。只要方法正确,游戏中的小朋友身心放松、愉悦,思维异常敏捷,自然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师不断地的鼓励和针对性的引导下 ,小朋友基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但因其年龄太小,很难有明白这些行为习惯的真正意义,让他们思考和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才能使其自觉维持并保持长久。此时我们就需要甄选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画书、动画片。教材内容尽量切合小朋友日常活动,使小朋友通过听故事、阅读绘本及之后的集体讨论,让小朋友易于并乐于理解接受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下楼梯需要一个个排好队慢慢下;吃饭要好好吃尽量全部吃完等。图画书和动画片更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把简单的道理隐含在其中,引导小朋友去思考更容易把外在习惯要求转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实践证明,家园两方如果通力合作,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小朋友更容易健康的成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生活上照顾得细致入微,双方长辈大多尽一切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容易使幼儿形成自私自利等坏习惯。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老师,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离不开家长的努力。首先,父母应尽量维持和谐有爱的家庭气氛,让小朋友在这种环境下健康成长;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好榜样,因为幼儿是最喜欢模仿学习的;最后,试着把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融合到家庭教育中来,良好的习惯才容易让小朋友认知和巩固。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可以使其一生得益,更是社会有序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传承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