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家具希望学校 杨文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我国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教师为了图方便和简单,在教学时大部分时间是在为学生翻译,为学生讲一些文章中的词句以及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对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绝口不提,虽然提高了教学速度,但是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没有真正领略到我们深厚文化的根基所在,不能有效体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由于初中升学的压力,初中生学习时间不多,如果过多加入传统文化渗透会让学生不堪重负,不仅传统知识没学到多少,还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断下降,如果专设课程的话反而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既能学懂知识,还能领教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被选进初中语文教材的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优秀篇章,对于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综合素质具有极大作用,教材中精选的文章蕴含深刻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思想指引、思维导向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对文化作品鉴赏的能力,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考试和今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去了解、去学习课堂内外的传统文化知识,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有序的学习计划,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能领悟到更加高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将我国优秀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初中语文课本中虽然没有专门介绍传统文化的章节,但是很多古文已经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爱国、孝敬父母、热爱学习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能让学生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得到不断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这些优良传统文化不断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文化的养分。比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句话展开讨论,让学生从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李唐以来,为什么世人都盛爱牡丹,以小见大分析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文化,然后转到周敦颐喜欢莲花上,以此来突出周敦颐的高尚品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还能让学生明白君子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刻内涵。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例子,只要教师适当引导,稍加引领,学生定能颇有收获,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就水到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以明显提升。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深远文化的延伸,在语文教材中时有出现。教师在进行此类文章教学时,基本会忽略对这些传统节日及隐藏其背后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认为这都是常识,而且考试也不考,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然而并非如此,学生也许知道这些节日,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典故和由来,更不理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教师能够稍加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将文化底蕴传播给学生。比如在讲《离骚》这课时,本和端午节并无太大关系,但是我们可以从端午节入手,告诉学生,端午节是为了祭奠我国一名伟大的爱国志士而专门设立的一个节日,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学习一下,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值得我们这么敬佩。这样一来,学生就饶有兴趣地进行课堂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清楚作者屈原的素昧平生,也知道为什么把这天设为端午节,而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理解粽子文化,让他们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天,永远记住我们民族英雄——屈原。这才是我们设置节日的真正意图,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散播的有效途径。
【结 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极有必要,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具有极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散播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1】师进福.浅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2】陈尚.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