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上的差异表现研究
——以《排球:自垫球》教材为例

2018-01-28 09:55:19
运动 2018年6期
关键词:垫球阶段差异

姚 震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新光初中,江苏 南通 226409)

笔者现从事初中体育教学,且有过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经历,对2个阶段的体育教学有着很鲜明的比较,尤其对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上的差异表现,产生了一些看法。 本文以《排球:自垫球》教学为例,对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上的差异表现进行研究,期望对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有所帮助。

1 教学目标的制订

小学六年级属于水平三,初中一年级属于水平四,2个阶段的目标有差异,水平四在水平三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笔者在制定《排球:自垫球》的学习目标时,依照水平四的要求,依据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而制订的,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的教学目标:(1)80%以上的学生知道垫球的主要技术要领及准确的垫球部位;(2)在教师的引导下,20%左右的学生能一次性垫6~8个及以上,60%左右的学生能一次性垫3~5个;(3)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做到肯观察、会思考,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

2 课堂上差异表现

2.1 持久性

依据上述目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2个阶段的学生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持久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接触排球项目时,能够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所讲述的要领和方法,并根据所授方法对要领进行较认真的练习揣摩,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必为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懈怠而去督促。然而,在笔者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实施该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表现则明显具有2面性。同一个内容,同样的方法,学生的执行力出现明显的差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追求课堂目标的达成,在没有达到自己最低目标之前不会停息,当然个别学生的偷懒是在所难免的,总体情况还是与课前期待的一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教师下达的课堂学习达成指标不太敏感,感觉有些累了,懒散现象在课堂上频频出现,教师的指标要求在课堂上不太管用。

2.2 协作性

在社会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团队协作程度的高低成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还是现今步入新课改深水区,都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彼此间的协作精神,体育学科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2014年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对基础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对课堂提出了3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其中 “合作学习”指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笔者在初中一年级实施的《排球:自垫球》一课中,为了追求课堂目标的达成度,从垫固定球、限时自垫到拓展延伸阶段的一抛一垫都提出要至少2人合作练习,共同提高。从结果来看,确实实现了预期。但在小学六年级的执教该内容时,与笔者的预期相差甚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时的热闹场面,这种场面只是一种表象,毫无实际效果。

2.3 目标性

同一个内容,同一个目标,不同的课堂效果。无论是小学体育教学还是初中体育教学,在每节课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课的开始阶段就予以明示,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努力方向。以《排球:自垫球》一课为例,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知晓本课目标后,围绕着目标,沿用着笔者的方法,尝试着向目标冲击,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做得最多的是纠正和点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本课内容学习中,给笔者的印象则是练习一阵风,待这阵风刮过之后,便会出现“衰竭”,无论笔者如何提示和强调,都无济于事,课堂目标的达成对于他们有等于无。

3 差异表现的原因

3.1 中考体育的因素

造成课堂差异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考体育的存在是促使初中一年级学生努力练习的重要因素。在家长、教师、学生的心目中,一直就存在着体育学科不能失分这样一个概念,家长说、教师督、学生练,三股力形成课堂上学生不懈努力的景象。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没有中考体育的压力,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他们练习时间的长与短只是缘于自己对该项目的喜好,一旦兴趣缺乏,也就没有了动力。

2014年南通市中考体育在2009年大改革的基础上再次做出调整,体育总分为60分,初三年级第二学期县局组织的体育统考分值为30分,还有30分分布于初中阶段的6个学期,每学期考试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测试,且每学期的考试项目不得重复。由于有了硬性规定,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带着任务在练,目的性很明确,尽管规定有些强制性,但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没有涉及眼前切身利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只是凭着对项目的喜爱程度展开,有兴趣就练,没兴趣就歇,有精力就动,没精力就休,仅此而已。

3.2 所处环境的影响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差不大,但在课堂中差异表现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整体环境有关。环境造就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认知能力在大环境中逐步得到提升,身心发育加快,思维能力提高,这些内外的发展为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说身心也发育加快,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周身的环境束缚了发展,主观意识上还处于本真时期不能自拔,课堂中缺乏持久性。

3.3 手段方法的选择

小学六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三,该阶段的学生特点是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是整体表现出来的还是处于本真阶段,还没有过渡到初一年级学生的“老成”,对新鲜事物的“保鲜”程度不够高。在课堂学习的时候,需要有新颖的游戏不断刺激其完成。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刺激,对练习内容的磨练则大打折扣。灵活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情境创设、适当的游戏比赛,在这一阶段里面的运用是常态。如果课堂中失去了这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因素后,整个课堂近似“一潭死水” ,这是体育工作者都不愿看到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游戏的迎合力则明显不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那么敏感,这种微妙的变化取决于整体感知、心脑发育程度及所处的整体大环境的作用。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则也应随之变化。

4 差异表现的解决

课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提出的,对小学六年级学生适用度也是存疑的。笔者有幸观摩过小学高年级的体育公开课,执教者在课堂中的语言、方法、手段、组织等方面与初中体育课在这些方面相比差别很大,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小学体育教得好就一定能教好初中体育或者说初中体育教得好就一定能教好小学体育,虽然两者是相通的,但不可替代。因为对象不同,课堂上方法的选择、沟通的语言、组织方式的选取都会随着执教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小学体育课堂中以健康快乐运动为主线,游戏带动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一切都是在自然顺应中完成。初中体育课堂没有过多的游戏,强调方法的巧妙和组织的合理和运动负荷的保证。如果说小学体育是在培养孩子们的体育兴趣,那么初中体育则是培养孩子们终生体育的意识,是一个递进关系。综上所述,要教好各个阶段的体育课,一定要量体裁衣,制订出符合该水平段、年龄段的目标、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手段等,特别强调的是课上的语言艺术。

[1]王建云.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19.

[2]徐亚平. 农村学生在体育学科上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有效衔接初探[J].运动,2014(18):106,118.

[3]崔华. 2015年南通市初中体育中考终结性考核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研究[J].运动,2015(16):115-116.

猜你喜欢
垫球阶段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