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京京
[摘 要] 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与环境特征,通过兴趣激发、寻找窍门、揣摩意图、有效评价、分层朗读等策略,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朗读的过程,体现了把握文字语言、驾驭有声语言的功力。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朗读,爱上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呢?
一、培养朗读兴趣,自主自发朗读
1.改良早午读模式,增强朗读兴趣
在发现孩子们缺乏朗读兴趣之后,应在早读课尽量“扶”着孩子们读,可以找一些朗读课文的视频、录音给他们看,给他们听,而且只是一段一段地进行,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们去模仿,去尝试。坚持下来,效果好很多,孩子们读书有味道了,基本上都会背诵了,想来只要带着“心”,带着兴趣去读,背诵是水到渠成的事。
过去午读时,孩子们读考级指定书目,以小声读或者默读为主,主要是欣赏阅读材料的故事性。现在周一到周四午读课安排是:前20分钟自由浏览故事,享受故事带来的愉悦感受。后20分钟让孩子选择喜爱的章节,高声朗读给同座或者小组内成员听。每周五的午读则是固定的“故事大王”竞赛时间,就像每周央视播出的《朗读者》,不仅读,更展示读所产生的共鸣,请孩子们从一周读的故事中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到前面展示给大家听,兴趣使然,效果比只有单纯诵读好多了。
2.增加朗读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在前期改变早读、午读的模式之后,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对这种新模式的“刺激”渐渐有了“疲沓”之感,多了一丝应付,即使我加大了正面肯定评价和家长互动的力度之后,效果也不十分明显。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朗读材料的单一。通过扩展朗读材料的面以及趣味性来提高孩子对朗读的兴趣。读古诗词、读对韵、读配音。读配音是我的一个新尝试,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抓住他们喜爱动画片和爱模仿的特点来使他们的阅读兴致更高。
二、掌握朗诵窍门,有感情地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感情朗读的“催化剂”从何而来?要想激发学生的感情,形成孩子们内在与课文主角的“共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情境,让情感形成不再是無源之水;角色代入,“感同身受”地体验角色情感;增添提示语,提供感情朗读的催化剂。
三、揣摩作者意图,鼓励个性朗读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如此,只有各具个性的朗读才是孩子自己的有感情朗读,“千人一腔”的朗读无疑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抹杀了孩子对文本的解读,更从根本上剥夺了孩子朗读的兴趣与乐趣。个性化的朗读,能让孩子读出畅想、读出期待。
四、巧妙有效评价,优化感情朗读
朗读的评价至关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最常见的是简单的肯定式的评价,比如翘大拇指、夸“你真棒”、“大家拍手表扬他(她)”,但肯定式的评价一定要用在刀刃上,鼓励真正好的朗读,也可以用在确实需要鼓励促进的孩子身上。
当然,在课堂中采用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也有好处:一是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缺点;二是可以提高其他孩子的专注度,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正所谓“兵教兵,兵强兵”;三是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盲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在短暂细致的研究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中以的理论认知,班级有感情朗诵教学为特色的阅读教学等多个方面都呈现了喜人的成果。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愉快了,课后负担变得轻松了,尤其难得的是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婉明.浅谈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2]李冉.农村孩子的琅琅读书声——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