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萍
摘 要:探索兼具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的园本课程,是提升保教质量、园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本园发展历史、地域特点等,探索“摇篮”课程之路,创新课程开展形式,丰富课程建设内容,为园所创品牌、显特色、增内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园本课程探索实践将为姊妹园所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园本课程 摇篮 探索
园本课程即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以园为本”的课程,系统的说是以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于1938年创建于革命圣地延安,原名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最早的幼儿园,被誉为“红色摇篮”。在79年的辉煌岁月中,昔日的“马背摇篮”已发展成今天的“儿童乐园”,初步形成了独具“摇篮”文化的园本课程。
一、摇篮文化,课程的灵魂
保育院成立之初,重视幼托教育、积极改革教育内容,其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教育;幼儿教学法及文明礼貌教育;“保教合一”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教员们的专业性与前瞻性。
今天的保育院在园本课程建设中不断积淀发展,延安精神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合作分享、绿色和谐。这些理念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教师和幼儿,红色“摇篮”文化精髓已经浸润到了保育院的每一个角落。
二、专业提升,课程的保障
1.队伍发展,专业引领
随着《指南》的颁布和新《纲要》的实施,学前教育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保教师队伍也呈现出高素质、高学历的发展趋势。2011年起,陆续引入师范院校免费师范本科生、研究生——底子厚、起点高,已成为一保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承担着一保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2.师资建设,研训结合
重发展的培养模式。将教师分成新手期、成长期、能手期、骨干期四个阶段,制定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内容和重点,有效提升培养的针对性。
常态化的教师培训。积极创造多种培训机会,走出去、请进来,选派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培训学习,获得持续的发展。
促提升的科研氛围。在教研室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重视理论学习,树立科学教育观”的教研氛围。
解困惑的课题研究。在教研促教、教研兴园的理念引领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级各类教学研究。
抒衷肠的教研沙龙。以小组化、个性化学习方式,以读书会、畅谈会等交流形式开展教研沙龙,引导教师们关注教育话题、关注社会热点,提升综合素质。
三、探索实践,课程的发展
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建设的主体。在教师、专家、管理者、教研人员、家长和社会多方合作参与的过程中,教师本着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感悟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在师幼共鸣效应中,园本课程内容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1.课程开发,动态管理
逐步开发综合主题式、生成式、活动式等多种形式的园本课程,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立体、与生命关联的生活体验,培养健康、快乐、善良、向上的人才。
2.实践总结,日臻完善
园本课程的建设遵循尊重幼儿需要,挖掘幼儿潜能,发展幼儿个性,以人文本,与国际接轨,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园理念,不断地经受实践的检验。在我院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和教师培养等一系列工作的共同推动下,园本课程建设不断得到发展。
四、摇篮育人,课程的内涵
探索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主题活动为支架,由特色教学、摇篮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传承发展的特色教学
品德教育——利用各类节日向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升旗仪式,开展爱祖国、感恩教育等,形成了品德教育的园本特色之一。
艺术启蒙教育——摇篮艺术团以挖掘幼儿艺术潜能、培养艺术兴趣、实施艺术启蒙教育为目标,对幼儿进行公益性艺术训练,为孩子们搭建了开启艺术梦想的舞台。
健康教育——结合幼儿的年龄及生理特点,开展篮球、跆拳训练,培养积极参加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持之以恒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区域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从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到材料投放,从教师观察到师幼互动,不断钻研探索、培训研讨,实现了区域自主活动的快速发展。
2.内容丰富的“摇篮”课程
“延安日”特色活动。《我爱劳动》《南瓜娃娃》《革命传统故事》《八月十五月儿圆》……这些诞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活动主题积极向上、形式推陈出新,既让幼儿了解了一保的历史,又在幼小的心头栽下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获得了主题活动之外的经验和提升。
家园共育促发展。将家长纳入课程的组织体系中——社会实践活动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策划、组织、参与下,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警察爸爸”进行安全教育,邀请“演员奶奶”教授京剧……家长真正的成为课程的组织者。
五、传承与发展,课程的思考
1.坚持以弘扬“摇篮”文化为基础,明确办园宗旨和教育理念。根据园所特点、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等思考和确定园所教育理念及课程特色,与时俱进地诠释“摇篮”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以及与课程融合的关系。
2.教师队伍的状况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形成良性的教师梯队建设,积极利用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开发园本课程。
3.注重园本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园本课程建设需要建立民主、开放的园所氛围,在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創新。
未来,我们会继续依托“红色摇篮”光荣历史,创新课程开展形式、丰富课程建设内容,在以“好好的保育儿童”为宗旨的引领下,在学前教育的大潮中不断前进,扬帆远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