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不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7 11:25张国强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张国强

摘 要: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育途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把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58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强调熏陶渐染在母语习得中的巨大作用,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贯穿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一、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课堂内容

“给中学生上语文课,最好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如一座年代久远的房子的故事或一首学生熟悉的歌谣讲起。”这种贴近生活的语文课,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生活认同和心里共鸣,这样的学习也最有成效。例如,讲授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万源本地学生无人不知的万源文星塔,也就是窗外可见的塔子山为例,依次就课文内容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提炼归纳,并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周末登山观察文星塔,之后说明其外观、结构、材料、特点等,比较分析现代建筑与课文所说建筑的区别。这样,既加强了课堂内容的消化,也拓展了课堂内容,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二、多角度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实现大语文教学

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有意补充课外的人文知识,以实现教育的目的,而非仅仅是为了应试。比如讲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学生对这内容很感兴趣,也很熟悉,课堂很热烈,但是也有些无序。而引入了“花萼老祖徐庶”这个和本地有关联的三国人物,就可以让学生对三国演义情节内容的归纳概括有了切入点。接着根据不多的史料,分析徐庶的生平,引导学生把握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课堂容量的最大化,使得大语文教学功效也初步实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了较好的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其人文素养。

另外,音乐是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人类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在歌曲教学中领略传统文化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一部乐歌总集。在古代,诗乐是合一的。在宴会上,在旅途中,在劳动时,人们弦歌起舞,或叙事或抒情,通过乐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离开隽永婉转的诗词,音乐也就失去其光彩。由此可见,歌曲与传统文化是联袂一起的,我们可以通过歌词管中窥豹,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设有“走进四大名著”的单元学习。小学生年龄小,而名著中有些字词生僻晦涩,或者人物众多,导致学生难于理解。响应多学科整合的教育要求,我在课余引导学生学唱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在流畅的乐曲中,古老的名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个个人物变得生动立体,如“阆苑仙葩”的林黛玉、 “美玉无瑕”的贾宝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时代,历尽艰险仍然相信“路在脚下的”唐僧师徒等。学生吟唱《枉凝眉》《好汉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通过感受歌曲的情绪及伴奏乐器的不同,感知四大名著的不同风格。学唱过后,学生分小组进行热烈讨论,得出《红楼梦》是婉约的,《水浒》是豪放的,《三国演义》是悲壮的,《西游记》是鼓舞人心的。

(二)在欣赏教学中感知传统文化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为学生提供传统音乐盛宴,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分析,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例如,在五年级《京韵》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作为国粹的京剧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通过 PPT 课件、视频欣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历史、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京剧脸谱、京剧经典唱词、京剧大师等。有了前面的背景铺垫之后,学生带着好奇心认真欣赏歌曲《唱脸谱》,感知中国传统京剧文化的魅力,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中国传统文化喝彩。教师还可以结合地方文化,让学生欣赏秦腔选段,了解秦腔的唱腔等。

(三)在创编活动中吸收传统文化

创编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平臺。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是不同,创编就是要学生百花齐放 , 是促使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例如,在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碗琴”,利用水位的不同,敲击发出不同的音形成音阶。而教师要适时讲述“碗琴”的来历:宋代,有个叫郭登的乐师“击碗成曲”、“击碗调弦”的故事,自然引出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如古老的编钟、编磬、缶等,流传至今的打击乐器梆子、钹、锣、碰钟、钟、木鱼、拨浪鼓、扬琴等。创编活动是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总之,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日社会,传统文化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应从学生抓起,引导学生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让古老的民族艺术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曾令辉.论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修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s2).

[2] 翟巧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