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8-01-27 00:1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郑爱斌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周长儿童情境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郑爱斌

情境教学是在当今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什么是“教学情境”?怎样的情境被引入课堂才有效?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对“情境”的本质含义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对“情境”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价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情境”来组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本人发现作为教学的“情境”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中有以下几点价值:

一、情境的引入能帮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感的、强化功能是指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一个人行为的效能,即人们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也会因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而获得改变。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于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地,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

在熟悉的、带有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之中去。将情境引入教学之中正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儿童心灵的这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以那些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的生活场景为依托,直接提高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数学活动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认知活动之中。

二、情境的引入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而好奇心是人们主动探求新异事物的动力之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下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有了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对事物提出问题,对问题的探求才能产生深厚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能激发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无穷的毅力。所以说,好奇心是一种推动儿童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然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儿童的好奇心是会衰退的。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很少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冒险和探索,或者在运用好奇心进行冒险和探索时遇到太多障碍,那么好奇心就很容易消失。

三、情境引入能支持儿童内化数学,实现日常经验的数学化

情境引入课堂符合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的数学学习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入学前,儿童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获得数学学习的。儿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数各种物品就接触到了数,形成了初步的对数的认识;通过摆弄各种积木形成了初步的有关图形的认识。儿童都是通过观察大量生动的、色彩鲜明的形象,通过触摸操作各种实物,才建立这些有关“数”与“形”的认识的。可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着许多关于数学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常常是零散的、表象的,因此,最有效的学习组织就是能积极地唤起儿童的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主动地去将这些经验“数学化”。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电脑出示有三个花坛,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各自绕花坛走一圈,教师让学生猜测,哪个学生最先回到起点?”以此来引入“周长”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例子中,情境是学生观察、思考的起点,在情境中蕴涵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对于图形的周长有了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构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周长的直观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归纳,学生发现了“周长”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化的过程,情境所提供的表象支撑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起到了比较大的效果。

四、情境的运用能够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是为了利用情境的表象支撑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情境的运用还能够起到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时,教师往往喜欢将类似于“1辆汽车4个轮子,3辆汽车几辆轮子?”“1只螃蟹8条腿(2只大钳子不算),4只螃蟹几条腿?”的情境引入课堂。有学者宜将这类情境称为“一对多情境”,即一个与多个相对应的现象。通过对这类情境的操作,学生会发现乘法所表示的这两个集合之间的一与多的关系是恒定的,即在一个集合中每加入一个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就要相应地增加若干个元素。虽然在这两个集合中所加入的元素数量不同,但是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样就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率”的意义,同时,由于情境中两个变量是共变的,且这种共变是有因果关系的,因此其中又隐含了“倍数”的含义。

综上所述,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又能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者,情境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反复思忖其与教学内容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的,由此可见,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3—104,

[2]兰想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验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1994(1).

[3]潘小明.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杨庆余.小学教学数学研究[D].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周长儿童情境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