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彭水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2018-01-26 10:22易兴翠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更加突出了新时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管理、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完善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彭水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彭水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和武陵山区腹地,是乌江下游“绿色生态屏障”和中国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是彭水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彭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和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具备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基本条件。

1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

生态宜居,首先要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当前,彭水大部分有知识文化的年轻人都常年在外务工,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个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智能手机、文化墙、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开展农村生活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组织农民到“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从理念上、心理上、行动上对龙头企业、村社干部、村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利用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群体的生态教育。开展层层教育活动,荡涤陈规陋习,倡导绿色低碳、勤俭节约、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切实增强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内心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树立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人人爱护环境,大家共同受益,积极主动参与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分装治理,改变户前屋后脏乱差现象,让大家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之中,让农村人愿意留在乡村,让城里人愿意来到乡村休闲旅游。

2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彭水的乡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县域内所有天然林、湿地都纳入保护范围,因地制宜实施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战略,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对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和产业退出机制。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以保护水资源、管控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水安全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河塘清淤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实现河、渠、塘“洁、净、畅”。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动植物监测保护预警网络,有效防范外来物种侵袭危害乡村生态系统安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耕还湿,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加强乡村“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荒地、闲地、闲宅基地、集体土地)绿化,加快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花中”的农村绿化格局。

3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整洁、卫生、环保、美丽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需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不是脏乱差的理由。彭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农药瓶回收利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二是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三是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好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突出问题。坚持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乡村垃圾收运中转站;乡镇污水管网逐步向農村延伸,经过集中处理,最终实现无污排放;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推广和普及新能源的使用,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乡村环境。

4 加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管理

彭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农村的人文、区位特点,结合当地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地理条件,在尊重村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村民意见的基础之上,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统筹考虑交通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村基础更实、环境更美、生态更优。既要让老百姓有房住,又要规范农民建房行为,避免乱搭乱建,建了又拆,造成资源浪费。村落的选址、民居的建设、材料的使用都要体现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民族村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要尽可能地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5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彭水的乡村“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品”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因地制宜,各个村庄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传统文化,找到适合各村发展的特色突破点,确定生态治理和耕作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打通生态和经济的循环圈。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加快发展红薯、油茶、紫苏、食用菌、草食牲畜等特色效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积极开发民族风情欣赏体验、避暑纳凉康养度假、峡谷清幽动感穿越、高峡平湖观光休闲、历史文化探秘感悟等为特色的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乡村生态旅游服务项目,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互联网+”新型业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 建立完善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一定是拿来赚多少钱,人们有着适宜的居住环境,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本身就是一种福利。”生态宜居,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进一步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完善乡村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的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督检查和治理,落实人员和经费,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市场化运作,做到乡村环境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以日常治理为主,集中整治为辅,实现生态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四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建设,以培育新风正气为引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我管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动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

易兴翠,中共彭水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