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初探

2018-01-26 10:22陈美贵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高校

摘 要:笔者为中途转行来的高校普通的图书馆员,工作几年下来,深感已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淖,且调查发现,这种“倦怠症”在不少同行身上存在着。我和同行们急切想摆脱这种症状,找回初心,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工作体验,在“职业倦怠”的成因和诊治的方法上作浅显的探讨,以期找到共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之一,是高校文化建设的象征,是学生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和信息素质的重要平台。图书馆是一艘载满知识的巨轮,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奔向人生的辉煌。虽然随着知识信息的获取多渠道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在学生心中散去了部分光华,但不可否认它仍是渴求成才的学子心中的圣殿,而高校管理者的迫切任务就是不断加强图书馆的各项建设,重现其往日的辉煌。而在图书馆各项软件建设中,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应是重中之重。而实际工作中,不少馆员缺乏工作激情,不思进取,这一现象就是“职业倦怠。”本文,笔者将就这一现象作浅显探讨。

1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心理学认为:“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里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而高校图书馆员的这种“心理的疲乏”主要缘于以下

两点:

1.1 与身处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员罕有盛名累加,光环叠辉的“高光时刻”,缺乏职业成就感及自我价值认同感

高校教师作为专业的顶端人才在各自专业上兀兀穷年,孜孜以求,科研的成就、教学的业绩使他们在备受学生仰慕爱戴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理想,提升了自我价值。而高校图书馆员虽通常被授予教师职级或享受相应待遇,属专业技术人员,但在学生看来,图书馆员只是为自己提供服务的服务者,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有时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而单一的、重复性的、不会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也让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与教师相比,迷茫、自我感觉被边缘化是站在教学一线后方的图书馆员的普遍心理。他们迫切需求得到职业的认同,找到提升自我价值的目标,一旦愿望不能实现,于是在工作中就会得过且过,“为稻粱谋”。

1.2 受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外在因素影响,高校图书馆员难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

图书馆是求知的圣殿,书籍丛林中散发出的是庄严肃穆,处于此环境中的图书馆员难以享受到同事间充满烟火味的基本交流; 倒班制、无正常节假日、上夜班等服务行业性质的工作时间让馆员失去了许多了解同事、接触社会的机会,久之,情感上难免产生一种孤独感。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是学生,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要求严格,这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改进,但也无形中加重了图书馆员工作的压力,而有些學生因行为上的不拘小节,导致阅览室占座、书籍阅后不归架、不讲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图书馆员感受不到学生对自己工作的尊重,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或采购编目,或提供检索咨询,或借还,或上书整架……外人看来十分清闲,但日复一日缺乏创造性的工作难免会让人感觉疲惫、倦怠。心中填满负面情绪,在工作中就会出现缺乏激情、不思进取的“职业倦怠”现象。

2 诊治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症的良方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载体,图书馆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各项工作。消极、倦怠的工作态度势必会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症亟需找到诊治的良方。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两方面来尝试。

2.1 个体层面 学无止境,高校图书馆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使自己拥有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自豪感

“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是“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之一,而对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担负着管理者与教育者双重责任的高校图书馆员来说,这条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自身素质过硬,知识渊博,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担当教育的重任。因此,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尤其是计算机与外语)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显得尤为迫切。而现实中,部分自身专业知识贫乏、相关学科知识欠缺、跟不上知识更新步伐的高校图书馆员,往往因缺乏激励机制、职称晋级遥遥无期、工作难以得到认可等原因而不自觉地仅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者”。就这样,他们一面妄自菲薄着,一面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消磨着激情,消耗着时光。因此,高校图书馆员需重塑自我,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图书馆员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正从传统和现代迈向数字时期,而作为图书馆里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力的图书馆员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在新的时代更要努力钻研,不断巩固更新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只有用知识填满大脑,成为“学者型”的服务者,才能担当起“教育者”的重任,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充实和“育人”的快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发光发彩,图书馆员还应多向同行业的先进典型学习,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爱岗敬业,愉悦工作。

2.2 管理层面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多深入基层,适时了解馆员诉求,关心馆员成长,关注馆员的心理情绪,有效地帮助馆员消除“职业倦怠”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宗旨,而为更好的提高服务效率,杜绝馆员的“职业倦怠”现象,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馆员的人性化管理也尤为重要。管理者要从多方面关心馆员的成长,采取多种措施杜绝馆员产生“职业倦怠”。首先,要为馆员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保驾护航,采取请专家为馆员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集体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定时考查学习成果,鼓励馆员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撰写科研论文等措施,营造馆内浓厚的学习氛围,焕发馆员昂扬向上的精神。其次,管理者在人事安排上,要做到人尽其才与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的兼顾,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高校图书馆有采编、咨询、技术、流通、阅览等具体部门,管理者往往根据馆员能力水平、年龄、身体、家庭住址等来安排岗位并让其长期固守,大家各居其位,一派和谐。但长期干着单一的、重复的工作易让人产生惰性,易让人因工作缺乏新鲜感而丧失激情。在与能力相匹配的情况下实施岗位轮换制,能使图书馆员在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中提升精神状态,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愿望和工作热情。实施岗位轮换,馆员被交换到新的部门,能结识新同事,彼此互相学习,互相了解,能有效地消除职业孤独感,以更愉悦的身心投入工作。高校图书馆是馆员工作的场所,也应是图书馆员温暖的大家庭。图书馆管理者有责任让馆员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如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增进交流与了解;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关注馆员心理情绪;倾听馆员心声,满足馆员合理诉求等措施都将激发馆员对集体的热爱而全身心、充满激情地投入

工作。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经说过:“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势必会减缓图书馆这艘助学生成才的巨轮的行驶速度。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及馆员自身应正视症状并找到诊治的良方,从而使图书馆在学生成才途中留下深深的足印。

作者简介

陈美贵(1967-),女,大学本科,副高,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高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