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才奇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诊治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中抽取92例作研究对象,在遵照随机抽签原则下分组,治疗组(n=46)实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n=46)行传统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乳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乳腺良性结节体积为(0.43±0.01)cm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乳腺良性结节体积为(0.68±0.07)cm3;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乳腺良性结节数量与体积,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乳腺良性结节患者理想治疗手段。
【关键词】 乳腺良性结节;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 并发症; 体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55-02
近年来,热频消融技术被广泛用于医疗外科领域,并在肿瘤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但有关乳腺良性结节治疗的报道则较为鲜见[1]。本研究为明确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将9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经皮微波消融方案、传统乳腺结节切除术方案,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前后乳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10月到医院就诊,纳入标准:(1)术前经过超声检查均确定其结节在腺体内部;(2)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显示为良性结节;(3)肿块与患者皮肤、胸筋膜之间距离超过5 mm,5 mm及以下患者则注射液体隔离带;(4)结节最大直径不足35 mm,多发结节或单发结节;(5)神志清晰,在参与此次研究前,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者;(2)合并活动性或者急性感染性疾病;(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4)超声无法显示病变,资料不全。(5)因恐惧、美容等心理因素拒绝手术或者无法耐受切除手术者。按随机抽签原则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35.62±3.15)岁;平均结节直径(29.31±1.05)mm;结节数量:单发性结节10例,多发性结节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5.66±3.13)岁;平均结节直径(29.34±1.01)mm;结节数量:单发性结节11例,多发性结节3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结节直径、结节数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即应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型的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发生器(频率为2450 MHz,输出功率为35~55 W)、一次性无菌微波消融针(长18 cm,消融有效长度为3 cm,外径为18 G);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将探头频率控制在5~12 MHz。手术过程如下:首先,患者保持枕肩引颈仰卧位,充分暴露其乳腺,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超声探头上均匀涂抹耦合剂,并使用无菌塑料护套予以妥善包裹;其次,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取1%利多卡因实施皮下浸润麻醉,在乳腺后间隙注射生理盐水,温度在4 ℃~5 ℃,构建一个5 mm宽的安全隔离带,预防手术操作损伤其四周重要神经和血管;再者,经超声引导将半自动活检针刺入部分结节,随后在目标病灶上经皮置入微波消融针,消融时间设定为10 s,输出功率为40 W,待结节完全被热量所生成强回声覆盖。
对照组实行传统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在结节所在区域进行扇形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着乳腺表面予以皮瓣分离处理,暴露结节并予以切除,期间注意保护乳腺导管,止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分析两组患者结节缩小程度及肿胀感、疼痛感等临床症状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2)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乳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结节彻底消失,肿胀感和疼痛感消失;有效,结节缩小50%及以上,肿胀感和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减退;无效,结节、肿胀感及疼痛感等症状无明显变化[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46例,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46例,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33/46),治疗组治療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4,P=0.002)。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治疗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乳腺良性结节体积分别为(3.45±0.06)cm3、(3.47±0.0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69);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腺良性结节体积为(0.43±0.01)cm3,小于对照组的(0.68±0.0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1,P=0.000)。endprint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病症之一,其中乳腺良性结节的发生率较高,其存在恶变倾向,应及时治疗[3]。伴随体检的普及和女性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检出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4]。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良性结节多采取传统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但手术所致机体损伤过于严重,且容易遗留瘢痕,特别是多发性结节患者,其术后创伤极大,严重影响其康复[5]。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的替代疗法[6]。
目前,影像引导下实施射频、微波、激光等消融治疗方式备受临床关注,热消融技术用于乳腺良性结节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温快速使肿瘤细胞产生蛋白质变性与凝固反应,最终坏死[7]。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方法是应用2450 MHz超高频微波振动,从而使以水分子为主的生物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热能,最终促使靶组织凝固、坏死[8]。消融后的坏死組织往往呈现为椭球型,并自内而外分成碳化区域、坏死区域、炎性反应区域。与传统术式相比,经皮微波消融疗法用于乳腺良性结节治疗中的优势综述如下:(1)安全性高。该术式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有实时观察优势,能够随时调整进针方向、消融功率、持续时间等,可最大限度保持正常乳腺组织不受损伤;建立液体隔离带,可减低热效应,避免正常组织受到热损伤[9]。(2)微创,康复快。微波消融针直径极小,避免了传统手术中所需3~6 cm切口,术后无疤痕,可满足患者美观需求,并避免切口感染。(3)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微波热效应可增强机体消融区域边缘组织的淋巴循环、血液循环,并促进正常组织再生、修复能力,改善其免疫功能。(4)操作方便。除彩超医师外,单独一名主刀医师即可完成全部手术操作,且手术时间较短,可减少患者体内组织在空气内的暴露时间,减少其并发症[10]。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乳腺良性结节体积较小,充分证明了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突出疗效。
综上所述,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乳腺良性结节数量与体积,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乳腺良性结节患者理想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慧,张晶,韩治宇,等.乳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初步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2):119-122.
[2]麦聪.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6):923-925.
[3]杨映弘,吴晓莉,颜璟,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7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4):313-316.
[4]赵璐璐,章建全,盛建国,等.甲状腺与下颌下腺结节同期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尝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994-998.
[5]张永林,王淑荣,于守君,等.老年人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7):495-499.
[6]王寒敏,陈卫文,张丽梅.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21例临床病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2):47-48.
[7]雷玉华,蒋文英,付娟.经皮微波消融治疗5例甲状腺多发结节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8):798-799.
[8]王玉琼.探讨细节护理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康复影响[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1):186-187.
[9]陈建,金霞,陈晓,等.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872-875.
[10]章建全,仇明,盛建国,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热消融治疗甲状旁腺结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4):362-3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