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2018-01-26 08:41叶长盛
关键词:交通网络空间结构江西省

高 勇, 叶长盛, 孙 丽

(1.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2.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1],是旅游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A级旅游景区。在所有A级旅游景区中,3A级以上旅游景区更加全面地代表了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水平,旅游接待能力及旅游资源吸引力,在拉动旅游就业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2],其空间结构对了解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律以及相互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及促进区域旅游产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4]。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5],Bevilacqua E等通过研究发现意大利Veneto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主要受亚德里亚海沿岸和威尼斯影响[6];Anne zahra等运用复杂性理论探讨了新西兰旅游空间结构[7];Sophie研究了交通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与经济结构改变的影响[8]。国内研究起初多从国家尺度开展研究,如吴必虎等揭示了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分布与城市之间在地域上存在的紧密联系[9];谢志华等的研究表明我国509处4A级资源型景区的区域空间分布均衡性很低,省际差异较为突出[10];朱竑等发现2 286个中国A级旅游景区与人口分布、地形地势间的关联性和配比性较为密切[11]。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逐渐发展,研究尺度趋于中观甚至微观,赵磊等指出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与人口比重呈正比[12];齐欣等发现成渝经济区275处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以成渝两市为核心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明显的市场导向性特征[13];毛小岗等揭示出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沿交通干道、旅游集散中心与集镇和重要水系与公共绿地演化的规律[14]。研究方法从最初描述性和诠释性方法逐渐发展到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主要包括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分形理论等方法。

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江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针对江西省旅游地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客源市场[15]、旅游资源[16]、旅游系统[17]及入境旅游[18]市场等方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较少。为此,研究选取江西省225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基尼系数和交通连接度等数理方法,探究其等级规模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内部交通网络结构,为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历史悠久,山水风景秀丽,旅游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具有红、绿、古三大旅游特色。江西是“红色摇篮”,南昌、井冈山、瑞金分别是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萍乡安源为中国工人运动和秋收起义发源地,省域内红色革命故居旧址及纪念建筑规模大、数量多。境内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明月山、武功山等山川纵横,鄱阳湖、柘林湖、仙女湖、陡水湖等碧波荡漾。赣鄱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产生了欧阳修、文天祥、汤显祖、陶渊明等一大批文学名人,景德镇瓷窑名扬域外,滕王阁、浔阳楼等名楼矗立,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环境。2015年江西旅游产业增长迅速,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38 547.46万,旅游总收入为3 637.65亿元,其中旅游业增加值为1 753.37亿元,占全省GDP的10.48%;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为517.68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20.22%。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A级旅游景区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www.cnta.gov.cn)及江西省旅游政务网(www.jxta.gov.cn)和江西省各地级市旅游政务网,底图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地图册2015》,旅游景区地理坐标来源于Google Earth以及国家测绘局推出的天地图网站,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2016)》。以江西省225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每个景区的经纬度坐标,然后运用ArcGIS10.2软件进行人工几何校正,将其标记在配准好的底图上,利用软件分析工具进行测算。

2.2 研究方法

2.2.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法是反应点状目标在空间分布中邻近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19]。其计算公式如下:

(1)

(2)

式中,ri和rE分别表示实际和理论最邻近距离,n表示点状目标数量,A为研究区的面积。R>1时表明点状目标均匀分布,R=1代表随机分布,R<1说明集聚分布,R=0则表示完全集中。

2.2.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作为研究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指标,能够揭示区域的地域分布变化规律[20]。其计算公式为:

(3)

(4)

式中,N为区域数量,Pi为第i市3A级以上景区占景区总数的比重,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Gini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接近于1则表明景区空间分布越不均衡。

2.2.3 交通连接度

β指数和γ指数可用来衡量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表示旅游景区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

β指数表示交通网络的连接程度,是交通网络中连接节点边的数量与节点数目的比值[21],即

(5)

式中,L为交通网络中边的数量,P为网络中节点数目。β的取值通常为0~3之间,其值越大表示连接程度越好。

γ指数代表交通的连通程度,是旅游系统中节点的实际回路数量与最大可能回路数量之比[22],即

(6)

γ指数的取值一般为0~1之间,在交通网络中每个节点与其他的节点之间的连线数量越多,γ便越接近于1,连通程度就越高。

2.2.4 紧密度指数

紧密度指数C用来衡量旅游区形状的紧凑程度[1],其公式为:

(7)

式中,T表示与旅游区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D为旅游区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直线距离。C的取值在0~1之间,C值越接近1,则表示旅游区形状越紧凑。

3 结果与分析

3.1 等级规模结构

截止2015年底,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共有270个,以3A和4A级为主,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形结构(两端小,中间大)。

江西省共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225个,其中5A级数量占全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的3.56%,4A级和3A级分别为占总数的45.33%和51.11%。九江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最多,为34个,占全省的15.11%;南昌市为31个,占13.38%;新余市最少,仅2个,占全省总数的0.89%;上饶市5A级景区和4A级景区数量均为首位。而对于代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设最高水准的5A级景区,上饶市2个,分别是三清山旅游景区和婺源江湾景区,九江、赣州、宜春、吉安、景德镇、鹰潭各1个,南昌、抚州、萍乡、新余目前为空缺状态。

通常地理要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等级规模差异,最常见的即为城市等级规模的金字塔定律[23]。江西省1A至5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为0.42、115、102和8,以最具有代表性的4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参照,通过计算得到在金字塔模式下1A、2A、3A和5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为408、204、136和82,继而构建金字塔模型。通过现状与金字塔状态对比可以发现江西旅游景区等级规模与理想状态差距较大,除了作为参考的4A级景区外,其余旅游景区数量均与其金字塔状态下的数量有一定差距,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为1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等级规模现状尚未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其高级和低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滞后,有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必要。

3.2 空间分布特征

3.2.1 空间分布类型

利用ArcGIS10.2测算得到实际最邻近距离ri=10.95 km,而理论最邻近距离rE=13.56 km,故江西省3A以上旅游景区的最邻近点指数R=0.81<1,表明江西省3A以上旅游景区呈集聚空间分布。进一步比较江西省(0.81)与河南省(0.62)[24]、长江三角洲(0.72)[21]等区域的最邻近指数,可以发现,各区域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为集聚型,这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加强旅游景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图1 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核密度分布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出旅游景区的聚集规律,利用ArcGIS10.2软件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工具(kernel density)进行分析(图1)。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集聚中心,分别为景德镇市区—浮梁县交汇处、南昌市区,次集聚中心为九江市区—修水县、赣州市区。其中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为景德镇市区—浮梁县交汇处,该区域拥有悠久的传统陶瓷制造历史,古窑民俗博览区是全国唯一的陶瓷文化类5A级景区,并围绕其丰富的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了御窑厂、中国瓷园、雕塑瓷厂明清园等一系列与陶瓷文化有关的旅游景区;南昌市区,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依托其历史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滕王阁、绳金塔、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旅游景区。九江市区—修水县也是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该地区水系纵横,生态环境较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代表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庐山和南山、八里湖等景区。赣州市区山川众多,自然环境优越,是客家文化的集聚地,拥有通天岩、五龙客家风情园等景区,也是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

3.2.2 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通过基尼系数计算江西省的3A级以上景区分布的均衡程度,H=2.24,Hm=2.40,得到基尼系数Gini=0.94,分布均匀度C=0.06。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在全省范围内表现为集中分布,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不均衡。在整体集中的基础上,九江、南昌、上饶、抚州、赣州、宜春六市的旅游景区数量较多,高于平均比例,吉安、景德镇、萍乡、鹰潭、新余则低于平均比例(表1)。

表1 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统计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利用表1中的数据,对2015年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及所占总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并按照降序排列,计算其累计百分比,做出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图2)。从中可以发现九江、南昌、上饶、抚州4市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占全省的半数以上,进一步表明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

图2 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洛伦兹曲线

3.3 空间结构分析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由包括旅游景区以及旅游区内的交通线路所组成的综合系统[1]。旅游区内完善的内部交通网络,是旅游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是区域旅游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3.3.1 连接度分析

根据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现实可联系性,通过构建空间拓扑关系计算求出交通网络中节点间的连接数目L=130,节点数P=87,β=1.49(节点数测算范围为县域内有不少于1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县市)。结果表明总体上江西省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只属于中等水平,各景区间的交通线路密度不高,尤其是高铁等快速线路有限,快速交通的运营能力有待提高;虽然目前江西省各县之间基本都通有高速公路,但各景区之间的主要联系方式仍为国道及省道,通过能力较低,从而导致各个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计算得到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连通度指数γ=0.51,由此可以判断江西省旅游资源的回路连接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即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较差,尚未形成紧密的内部交通联系,影响旅游流在各景区之间的互相流动,同时也会增加旅游者出行的交通成本,对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形成阻碍,降低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3.3.2 紧密度分析

旅游区域形状的紧凑程度影响其旅游景区的可进入程度和内部要素之间流动的通达性。将江西省处于边缘的各个旅游景区节点连接起来,通过计算得出旅游区面积为12.64万km2,据此求出同面积圆的直径为401.10 km,省内最远的两个旅游景区(浩山兆吉沟红色景区、九曲度假村景区)的直线距离为603.84 km。因此,江西省的紧密度指数C为0.66,这表明江西省旅游区的紧凑性相对较高,可进入程度较好,为提高江西省内旅游景区间的通达性和促进旅游内部交通网络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进一步求得江西省各地级市紧密度指数(表2),可以发现仅南昌、赣州两市紧密度高于全省指数,其余地级市均低于全省指数。其中南昌市紧密度指数最高,有利于其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其次为赣州、吉安,分别为0.67和0.63;景德镇、九江、萍乡的紧密度指数较低,应提高其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密度,尤其是高铁(动车)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增加其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新余市由于仅有两个旅游景区(仙女湖景区、昌坊度假村景区),其紧密度指数为0.00,应加强其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促进新余市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表2 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紧密度指数

4 结论与讨论

(1)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呈现出以3A和4A级旅游景区为主的明显的纺锤形结构(两端小,中间大),尚未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有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必要。

(2)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最邻近指数R为0.81<1,分布高密度区为景德镇市区—浮梁县交汇处、南昌市区;基尼系数为0.94,分布均匀度C=0.06,表明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其中又以九江、南昌、上饶、抚州4市的景区数量较多,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3)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交通网络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β指数为1.49,γ指数为0.51,各景区间的交通线路密度不大,高铁(动车)等快速交通线路较少,内部交通网络联系较差,各景区之间连接主要方式为国道与省道;全省紧密度指数C为0.66,区域紧凑程度较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其中南昌市紧密度指数最高,其次为赣州、吉安,而景德镇、九江、萍乡、新余区域紧凑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江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和调整,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应坚持以下策略:突出江西省旅游资源地域特色,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重点打造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增加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优势;对旅游景区数量较多的九江、南昌等地区应加强其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高等级景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而对于旅游景区数量较少的鹰潭、新余等地区,应加强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推进其旅游景区的建设工作,缩小旅游区内部发展差距,优化旅游景区整体等级规模结构,提高景区空间发展均衡性;同时应增强旅游交通线路尤其是高铁、动车等快速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密度与道路等级,加强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联系,提高区域内部连接度及通达性,从而为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以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对象进行探讨和分析,未考虑1A级和2A级旅游景区,若能对A级旅游景区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探讨和分析,将会对江西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有更深层次的揭示,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章锦河, 赵勇.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1):99-103,108.

[2] 马晓龙, 杨新军. 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关联性分析——以中国4A级旅游区(点)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4(2): 233-237.

[3] 王昕, 韦杰, 胡传东. 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 地理研究, 2010, 29(11): 2080-2088.

[4] 李文正. 陕南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内在机理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5): 138-143.

[5] Christaller W. 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recreation Areas [J].Region Science Association, 1964, 12 (1): 95-105.

[6] Bevilacqua E, CastiE. The structure and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the Veneto Region, Italy [J].GeoJournal,1989,19(3):285-287.

[7] Anne Zahra, Chris Ryan. From chaos to cohesion-Complexity in tourism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New Zealand’s reg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3):854-862.

[8] Sophie Masson, Romain Petiot. Can the high speed rail reinforc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he case of the high speed rail between Perpignan (France) and Barcelona (Spain)[J]. Technovation, 2009, 29(9):611-617.

[9] 吴必虎,唐子颖.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 人文地理,2003,18(1):1-5,28.

[10] 谢志华,吴必虎. 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2008,28(6):748-753.

[11] 朱竑,陈晓亮.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12] 赵磊,丁烨,杨宏浩. 浙江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9):177-183.

[13] 齐欣,王昕. 成渝经济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1):105-110.

[14]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 经济地理,2011,31(8): 1381-1386.

[15] 解杼,张捷,刘泽华.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地理细分市场计量分析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04,24(6):852-855.

[16] 叶张煌,刘嘉麒,郭福生,等. 江西风景区科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19-22.

[17] 陈志军.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旅游学刊,2008,23(11):35-41.

[18] 胡婷婷,熊国保. 基于市场竞争态的江西入境旅游市场分析[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323-326.

[19]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8-147.

[20] 郭全恩,钟业喜,李建新,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46-652.

[21] 林杰,史春云,杨礼娟. 长江三角洲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68-73.

[22] 程海峰,胡文海.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J]. 地理科学,2014,30(10):1275-1280.

[23] 袁俊,余瑞林,刘承良,等. 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 经济地理,2010,30(2): 324-328.

[24] 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13,33(2): 179-183.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空间结构江西省
模拟成真
有向图上高维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考了个大的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网络规划发展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分析研究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