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毓敏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朋辈心理辅导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接受一定的培训,作为帮助者向同龄人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呼伦贝尔学院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拓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在大学生朋辈关爱人员系统中尽可能地吸纳更多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参与到朋辈心理辅导中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班级心理委员是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团支部成员),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班级层面切实有效开展的学生干部群体,因此呼伦贝尔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其作为朋辈关爱人员系统的中坚力量来培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宿舍心理信息员、学生会心理部、心馨语社团、心理电影影评员、朋辈心理接线员、心理素质拓展教练等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建立起完整的大学生朋辈关爱人员系统。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形成有效培训体系,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深入开展的根本。具体做法如下:
培训经费专款专用是保证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开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学校下拨经费分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此项经费专款专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培训,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开展的保证。负责人应负责组建师资队伍,与培训教师探讨、评估、调整培训内容,共同研究制定有效考核机制,为学生打造各种实践平台等。
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质量的保障。目前,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承担。同时,根据培训人数、民族构成等情况将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心理健康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纳入教师培训队伍,并加大对整个师资队伍的培训考核,从而保证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核心。设计培训方案时,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体验性的结合,培训形式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模拟、实地观摩、心理剧赏析、影评赏析、经验交流等方式,并且在校级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院级培训,将培训逐级覆盖至所有年级专业。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内容分为6个模块。一是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了解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明确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职责,同时要掌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二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能够识别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三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了解和掌握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处理。四是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尤其是不同民族的沟通技巧等。五是心理辅导理论和技巧等:了解和掌握各种面谈技术和心理咨询疗法,要确保心理辅导方法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心理需求。六是班级心理委员的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技巧等,要注意强化少数民族班级心理委员的自我认同。
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开展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设立2名心理委员,男女生各一名,选拔班级心理委员要严格把关,一般按照“个人自荐或同学推荐、班级选举、辅导员考察”的程序产生,除了通过竞选投票等民主的选拔方式以外,还要充分考虑竞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和兴趣等,同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民族构成,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学生的选拔。
班级心理委员考核机制可以通过学习分享或学习报告的形式,提高班级心理委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开展案例咨询评比活动,提高班级心理委员的实践能力;通过撰写个人成长报告、问卷调查、座谈会、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班级心理委员自身的成长。考核要重视心理测验的作用,有助于促进选拔与培训、督导更好的衔接,总结和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加强正确心理健康理念的宣传,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是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开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作用,同时通过展板、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发布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交流心灵成长过程,实现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宣传,增强广大学生以及班级心理委员自身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朋辈关爱人员中的中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晨雪,谢春辉.发挥朋辈团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呼伦贝尔学院朋辈心理关爱工作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
[2]徐伟,王云峰.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