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大放异彩

2018-01-26 14:03□施
中小学校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词

□施 萍

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对于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古诗词意境优美,寓意深刻。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的历史背景也缺乏认识,对古诗意境理解困难。在教学古诗词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易于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古诗词的美好境界中,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为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 《青松》一课时,我借助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画面展示:“大雪纷飞,地上积了厚厚的雪,青松身上也被厚厚的雪积压着,但青松还是挺拔直立,而旁边的小草、小花禁不住大雪的积压,寒风的摧残,已经枯萎了。”配上呼呼的北风怒号的声音、大雪压断枝丫的声音等,此时,学生对青松坚忍不拔,迎寒而立的高尚品质有了认知。在教学古诗词时,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如在教学 《早发白帝城》时,我选用了悠扬的古筝曲 《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配上动情的朗诵,唤起他们的丰富想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李白诗中那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融合之情境。声情并茂的导入情境,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可以满怀兴趣地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在教学古诗 《江雪》时,为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画面,我选择了古筝曲 《秋风词》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闭上眼睛想象诗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能做到诗歌的画面还原。虽然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但是在音乐和文字交融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有了触动,受到感染,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步。

二、信息技术突破诗词教学难点

小学生对意境深远的古诗词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等,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借助多媒体,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可以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古诗教学过程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题。如教学 《题西林壁》,诗中涉及的许多学生未曾见过的事物,在引导学生理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为了再现庐山 “真面目”,我运用信息技术,使庐山的远景、近景、全景、横看、纵看交替出现,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感悟、理解,使教学内容由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片和音、视频文件,难点内容浅显化、生动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效率。在教学 《望天门山》中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孩子们很难体会诗人为什么会有 “相对出”的感受。我播放课件: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孩子们感受画面、体会意境。诗中用词巧妙的地方,无法用语言表达,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透彻地进行理解,弥补了学生的学习弱点,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三、信息技术触发教师诗词教学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充满情韵的古诗词,但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是表层化、抽象化的,通过信息技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乐,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创设出最佳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以我校两位教师《登鹳雀楼》“同课异构”的两节课为例。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各种年龄以及不同经历的人品读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为古诗的教学,想要让二年级的孩子们体会出景色之广阔,明白登高望远、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还是需要认真备课。两位老师不同之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一位教师采用了画楼涂彩激趣引诗;读诗悟句画山画水画童趣;嵌诗入画,以画引诗,以诗绘画。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心。孩子们想画更多,想看更广,产生了“欲”,达到了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想看更远的美景该怎么办呢?一系列的问题就水到渠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诗中蕴含的哲理,即不断进取,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另一位教师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白日依山尽”动画,移步换景的 “十里目”、“百里目”、“千里目”动画,古诗古韵动漫式吟唱,让孩子们徜徉在中华古诗词王国里。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来个画楼涂彩激趣引诗,学生在平板上现场作画,读诗悟句,画好后提交作品,相互评议,在交流中升华对诗歌的理解,在涂涂画画中感受诗歌的美,品出意境。

四、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诗词学习兴趣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意境优美,但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诵读清晰、准确,读出诗词的节奏感韵律美还是有点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伴有音乐的氛围中诵读,体会诗意,借助多媒体引发联想,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我还利用多媒体引导孩子们比较阅读,同一主题,不同的诗人可以写出不同的诗歌,感情自然也大相径庭。在引导诵读 《江雪》时,配上一曲《秋风词》,再由一曲轻松欢快的古筝曲 《顺流逆流》引出课外比较的作品——张志和的《渔歌子》,一听音乐,学生们立刻感受到前者的孤寂悲凉,后者的轻松欢快,这对他们课下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看 “名家诵读古诗”录像,让孩子体会诗句的节奏感、韵律美,让学生在读之前耳濡目染,再让学生模仿。

五、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没有历史和政治学习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寓意深刻的诗词理解上有些难度,借助多媒体,我让学生们课下通过收集作者一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下创作的风格迥异的作品,配上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整理信息、体悟诗意。高年级学生可以下载相应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发布平台与师生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在线学习交流。课前课后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这些操作培养了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古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创造古诗词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学的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