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余彬
一所 “百年老校”之所以历久不衰,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其根源在哪?是校长、教师、学生,还是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本人认为,根源在文化,文化是其常春藤式发展的不竭源泉。
我们曾经目睹过不少学校的辉煌,也见证过不少学校的迷失。有些学校设计规划高大上,硬件设施超一流,教师面向全国招聘,学生面向全国招收,可谓风生水起,极具风光。引发我们思考的是,当这些 “优势资源”消失的时候,学校还能 “风光依然”吗?有的学校,当政府给予的提前招生优惠政策用完之后, 便一路下滑,甚至迷失了方向,学校成了一盘散沙,那么多的优秀教师成了散落在地上的一颗颗珠子,随地乱滚,多么可惜!
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无论是高大上的学校,还是平民草根学校。对学校文化,笔者比较赞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的分类,这四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系统的学校文化。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校长必须把它作为 “一把手”工程亲自来抓。现实中,我们的校长实在是太忙了,无论什么工作,都是 “一把手”工程。安全工作、卫生工作、计生工作、征兵工作等等,都被上级纳入校长的 “一把手”工程,都要求校长亲自来抓,都要向校长问责。所以,有的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交给文化公司来设计和规划,有的学校则布置给中层职能部门或安排给几个 “文化闲人”来做,而校长则闪在一边,几乎不管不问。可以想象,这样做出的学校文化能有什么文化?只是给学校穿上了一件新衣服而已。这件衣服是否合身?无从得知。当然,学校文化不是做出来的,我们不能为做学校文化而做学校文化。
重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绝对不能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长文化。有的校长,信口吐出一个新词,便成了学校文化符号;有的校长,心血来潮的一个念头,便成了学校文化理念。如此,学校文化建设太随意、太武断。所以,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我们主张坚持继承发展与坚守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挖掘学校历史,着眼学校未来。我们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坚持认同与共享相结合,学校的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文化形成共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有的学校要求师生把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等有关学校文化的标志语进行记忆背诵,并进行考试,结果不能令人满意。问题在于,即使背诵过了,能深入人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学校提出的文化理念,与师生员工的认知和心理存在着 “错位”,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更没有实现融通。其实,更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学校文化创建的过程,更是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讨论、理解、形成共识的过程。在此,还是要提醒我们的校长、学校管理层面的人员,还有骨干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学校文化理念。当我们形成了坚定不移的学校文化信仰时,并自觉地坚守和践行学校文化信仰时,这种文化信仰就会演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成熟的学校文化。
我在高密二中任校长时,我们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高密二中有着近6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 “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孕育并形成了 “有所作为”的校训、“高雅务实”的校风、“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做好,每个人都能把事情做好”的管理理念,以及“中正诚信,宽容谦和”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以 “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 “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文化冲突、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认同、文化践行的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
以 “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学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学校文化,强化了团体意识、凝聚了学校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创新力;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倍加努力,增强了上上下下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动力;为学校的再次发展、二次提升、实现下一个五年计划、办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普通高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更重要的是,有着这种学校文化的内涵支撑,学校的机制和体系建设更加稳固、更加科学,学校将持续发展,走得更远。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文化的提升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而不能 “以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能 “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学校,每经历一任校长,就对学校文化 “革命”一次,直到把学校文化搞得支离破碎,乱成一团麻,搞得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像。事实上,每一所学校之所以存在并发展到今天,它一定有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沉淀,并且在这种文化沉淀中,一定能梳理出一条 “主线”。反观这种脱离学校现状,切割学校历史,不对学校文化进行充分调研和诊断,没有弄清学校文化现状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就号称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创新的做法,是典型的主观意志,是对学校文化的极不尊重和极大破坏。当然,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作为 “一把手”,其认识水平、价值观念、领导风格都不可避免地对学校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其在学校中的领导地位也决定了校长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旗手”作用。
所以,学校文化的提升与创新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高密二中以 “厚德有为”和 “有所作为”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提升和创新,经历了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长时间酝酿的过程,征集了大量校友和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同志的意见,组织了十几次各类代表参加的讨论,历经3年多时间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才真正开始慢慢沁入人心,真正开始发挥作用。学校文化形成和优化、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本身是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是我们实践文化管理的过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探索和实践。
“厚德有为”和 “有所作为”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非常简洁,非常直接、非常朴实,但又能充分表达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内涵,所以成为了学校文化最鲜明、最响亮的口号,是学校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学校理念文化的集中表述。它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和我们要走向哪里的问题。“厚德有为”既是我们每个人自身修养的一种追求,更是我们每个人所体现的一种工作状态。“有所作为”是对我们学校培养目标的回答,让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也是对我们为什么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的回答。
一所学校的发展,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是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保证。而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实践的核心环节。当然,也并非是制度越多越好,越细越好。经过长时间的征求意见和讨论,我们逐步完善了学校的制度建设。一是清理整合有关文件制度;二是重新修订或修正制度文本,避免长篇大论,避免含混晦涩,避免故作神秘和深奥,让所有人能看懂;三是制度越透明越好,在能让所有人看懂的基础上,进一步透明,让所有人都能操作。
让老师们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应该是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更高境界。优化制度管理,通过制度建设,走向文化管理,是我们的目标。除约束性的制度之外,我们更加注重建设体现学校价值追求的核心制度。例如,学校文化建设制度、课堂规划建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分布式领导制度、学校民主建设制度、学生自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文化必须与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我们的制度就必须体现什么。制度对于学校的意义:一是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限制;二是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规范;三是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引导。制度文化既有约束力,又有导向作用。
关于制度建设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制度建设不能滞后,要清晰制度的制定、修改、改进、完善与学校发展要求和学校核心理念之间的差距,以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二是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制度建设不仅体现学校管理层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体现全校师生员工的意志,让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决策。
制度是解放人的,是激励人、引导人、服务人的,这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应该遵从的原则。民主治校、民主管理,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学校制度对于师生员工的行为起着制约或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制度文化都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一切文化最终都归结为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准则,并沉淀为人的内涵、品质和色彩。学校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普遍的行为准则,行为自律和行为习惯。一切学校文化都要通过行为文化得到体现和展示,都要通过行为文化才能实现落地生根。
一个人的行为既受自身意识、认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意识、组织文化的影响。对于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人,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以及与这所学校相关的人,都受学校文化理念,尤其是核心理念的影响。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行为文化,学校文化就无法落地,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建设学校的行为文化,最重要的是把理念文化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围绕 “厚德有为”和 “有所作为”的学校核心理念文化,我们提炼并实践了 “高密二中有为学生十大优秀习惯”和 “高密二中有为教师十大优秀习惯”。我们加强了 “高密二中有为课堂”建设,真正让我们的所做所为都体现 “有为”。我们通过树立典型,推广优秀,以榜样的力量来引领师生员工的行为。例如,我们开展 “有为月度人物”、“榜样”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开展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等示范引领活动,以此来感染、激励我们的师生员工,唤起其行为自觉,促使其走向更高的 “有为”。
我们通过系统的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和改进师生员工的行为。例如,我们通过三类文件来规范行为文化建设:一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绝对禁止的,不能触犯的;二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应该做到的,或是必须做到的;三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应该提倡的,或是大力弘扬的。这几类文件反映出教师行为的几个层面,是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但又是以前一层次为基础的。
形象文化是学校文化表达、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对内以及对外传递的重要窗口,是学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外在表达。学校形象文化的建设,必须根植于学校核心的理念文化,学校核心的理念文化是形象文化的灵魂、主线和支柱。
一方面,我们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标识语、出处、诠释等科学合理地展示在师生员工面前。从学校宣传栏,到师生常用的笔记本,到我们自己制作的荣誉证书,无不体现 “厚德有为”和 “有所作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学校文化形象标志的设计与应用。例如,我们设计的学校文化形象标志是运动中的人托起太阳,寓意为我们的学子人人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勇敢地托起 “有为”的太阳。我们的PPT模板是几条不同跑道指向同一个终点,寓意为我们要为学生成材搭建不同平台,设计不同路径。同时,学生要基于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拼搏奋斗,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最终走向人人成材,人人有为。这样,我们的学校也就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形象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师生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为我们师生员工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学校核心理念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之间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融合。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过程,是从管理走向领导的演变与进步。
我们不能为文化建设而建设,我们追求的是学校文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的学校文化提炼生成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落地生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做到了全员全程参与,身临其境、身在其中。我们管理层、领导层做到了导向和示范作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我们做到了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做到了允许讨论、允许观望,从冲突到认同遵从。我们做到了坚持活动推进,逐步强化认识,在文化管理中贯彻、升华文化。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实现学校文化的落地,只有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行为自律、行为实践,文化管理才算是真正实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我们要加大学校文化宣传的力度。学校文化的宣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途径,学校文化是在宣传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和提升的。我们每个人,从校长到部门负责人,从教师到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学校文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学校的形象大使。
校长和学校管理层人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 “旗手”和 “先锋”,应该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先一步、高一步,然后在师生员工中间 “传道授业”、宣讲培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集会和活动机会,进行宣传和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让学校文化科学、合理、有效地 “进入师生员工的视野”。我们把每一次活动都视为宣传学校文化的最有效的时机。从升国旗仪式,到班级主题活动,到科技节,到艺术节;从课堂教学,到社团活动,到社区服务,到社会实践活动等,我们都贯穿学校文化主线,提炼并升华学校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传播是学校文化理念不断被传送、贯彻和强化的过程,是学校师生员工认同、接受和实践的过程,是学校文化内化、强化和升华的过程。
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高级阶段。从初始的依靠校长的个人权威管理,到重点依靠刚性制度管理,到今天的以核心理念为主的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经过了不断探索、逐步提高的过程。当 “厚德有为”和 “有所作为”日渐成为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才是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才能真正发挥智力支持和精神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