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顾剑峰
合作学习是课堂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依靠集体力量实现共同目标,增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学习质效。当前课堂中合作之风盛行,小组合作比比皆是,甚至导致合作泛滥,有些合作是多余的,有些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合作学习虽然具有颇多优点,但非放之课堂而皆准,合作学习并不是处处都可用,合作学习要符合时宜,方能彰显合作学习的功效。笔者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剖析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探寻小组合作的最佳时机,力求合作适时适当,以体现出合作的价值。
【案例一】 某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在出示了例题后说:“该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如何列式?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简单,列式这样的问题几无难度,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独立解决,此时教者就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显然不妥,大有形式主义之嫌,每组四人围在一起,装模作样地讨论着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实在是可惜。
赞可夫说过:“会思考是学生一生的本钱。”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合作学习有利有弊,过度的合作反而会缩减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人云亦云的慵懒思维。合作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不能无节制地合作,以免荒废大好独立学习的时光。当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难度高、挑战性强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或许会出现解题困难,个体思维无法突破障碍,学生又急于找出解决路径,如果教师直接抛出答案,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都不够深入,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最佳时机。小组合作旨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借助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解决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受阻之时就是开展合作学习之机。譬如,在上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中,在笔算方法与算理的探讨环节,就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因为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学生独立思考极有可能受阻,凭个人能力无法获得答案,此时学生产生合作的刚性需求,此处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宜的,合作又能促进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的真正理解。
【案例二】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大树有多高》的数学实验教学课,教者首先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棵大树到底有多高?”接着,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大树高度的问题?”当学生提出利用比的知识通过实验方法来解决时,教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小组分工,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到室外开展分组实验,各个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精心配合有序操作,有的树立标杆,有的拉卷尺测量影长,有的记录数据,在组内成员的合作中,各组很快完成了测量任务,各组带着搜集到的有效数据,回到教室继续讨论,较好地解决了大树高度问题。
上述课例中,教者合作学习处理得当,有独立学习,有小组合作,而且小组合作是必须的。尤其是室外的分组实验,非通过小组合作不可。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工作量又比较大,若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学时间不允许,另外,有些活动一个人也无法实现,譬如,既要直立标杆又要测量影长,一个人很难分身同时完成两项任务,而且拉皮尺测量影子长度的确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多数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操作学生可以一个人去做,有些操作活动个体无法独自完成,需要同伴的配合。当个体独立操作困难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此时的小组合作真正彰显了合作共赢的价值,既确保实验任务的完成,同时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案例三】 一数学教师在执教《一一列举的策略》一课中,在出示例题后,他让学生各自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学生各自尝试探究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者问:“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一女生汇报说:“我采用了列举的方法。”她一边汇报一遍演示自己的具体解决办法,当学生发现她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时,一男生提出反对意见说:“这是画图法,不是列举法。”面对出现的争议,教者趁机让学生小组讨论:“她的方法到底是不是列举法?”经过小组讨论到全班交流,不但有了统一意见,而且让学生对“列举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临时性合作学习,展示了教者的教学睿智,面对突发的问题争议,教者随机应变予以处理,他没有武断地给学生下结论,也没有按部就班继续讲授,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集体碰撞,对列举法展开深入探析,真理越辨越明,此时的小组合作恰到好处,学生在商讨辨析中明晰,不管是用文字表述还是列表抑或是图画,只要是把所有情况一个个都罗列出来,本质上都属于“一一列举”。此处的合作是符合时宜的,既是解决争议问题的好办法,又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合作有时是动态的,可以视具体的学情而定,当学生观点不一致而出现争议时适合采用合作学习,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合作学习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时机,让我们把握契机适时合作,避免合作学习的泛滥低效,让数学课堂回归理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