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生物校本课程是学校生物课程体系的补充,能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的生物教学,弥补初中生物课时和教学资源的短缺,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结合生活,分享如何运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建设,旨在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提升自然情怀。
1.既节省开支,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利用生活废品制作学具、教具,成本低廉,让学生参与制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易懂。
例如在教授“人体的呼吸”时,为了让学生更具体地掌握呼吸的特点,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气球、胶带、剪刀、吸管、不用的塑料酸奶瓶,课中带领学生制作学具:先用剪刀在瓶盖中间剪个洞,然后将吸管插进瓶盖中,并将代表肺的气球绑在吸管上,同时,选用塑料瓶作为胸廓,去掉瓶底,并用橡皮膜封好,作为膈;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间互相演示:向下拉和向上顶橡皮膜,并观察现象;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解、回答相关问题。
相对于观看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视频,大多数学生更偏向动手操作实验。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从选材粗制、初步试验、加工精制,到最后摸索成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提升。
如在教授“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探讨“绿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笔者先用课件展示叶的结构,然后鼓励学生自制可供食用的叶结构:把威化饼干当作上表皮和下表皮,把洋葱圈当作叶肉细胞,把洋葱圈中夹杂的葱末作为叶绿体,用玉米制成的康乐果(俗称米花棒)作为叶脉中的筛管(运输有机养料),用大米制成的康乐果作为叶脉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最后用奶油将这些结构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制叶结构,能轻松巩固这些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因此,笔者认为可将自制学具、教具作为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突破点,比如每学年进行自制学具比赛等。
给植物挂牌,即组织学生为校园里的植物制作特定卡牌并挂牌。在给植物挂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各类植物进行查看、学习、研究,锻炼自主探究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经过小组交流和团队合作,还能加强语言交流能力,领悟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为营造绿色、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打下基础。最后,学校可以汇总学生的调查结果,将其作为校园生物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同时,可以举行“学校植物认领和主动栽植树木”活动,普及爱护植物的理念,增强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初中生物课时少、内容多,仅通过课堂学习来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办生物手抄报、定期开展手抄报比赛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手抄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设计、绘图和创造等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主动关注生活、社会,真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从而确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譬如在讲到鸟的时候,恰逢江苏省“爱鸟周”,同时也是鸟儿的繁殖旺季,为此,笔者开展了一次以“爱鸟周”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引导学生在搜索资料和制作手抄报的同时,养成保护鸟类的良好习惯。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活动主题的确立是前提,然后再补充相关内容,接着配上美观版面突显主题。手抄报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互评、讨论,共同分析手抄报的优、缺点。
“自然角”作为中小学教室的标配之一,大体上是以单盆植物为主,比较单调。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传统,引导学生打造别具一格的“自然角”。
笔者开展了“寻找最具创意的自然角”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布置极具创意的“自然角”,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绿色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将废旧白炽灯泡悬挂后种植绿萝等水培植物;有的学生将破旧的篮球裁剪、上色后,制成风趣的花盆;有的学生将废旧的小玩具或吃剩的西瓜皮改造成独特的花盆;有的学生将家里废弃的茶壶、水杯、红酒盒子、旧包和收纳袋等改造成了浪漫花盆;有的学生甚至用家里装修剩余的PVC管组合出了独具特色的花盆。
除了在盆栽上进行创新,笔者还鼓励学生把生态系统作为新成员纳入“自然角”中。“自然角”中的生态系统包括小到一个简单的生态瓶,大到小型的水箱或鱼缸。制作生态瓶时,学生大多以生活废品为原材料,比如透明的饮料瓶、罐头的宽口玻璃瓶等,然后从身边环境中取适量淤泥(或沙子)、水、浮游植物、田螺、小鱼(或乌龟)等制成一个简易的生态系统。制作、养护生态瓶,不仅能美化教室、巩固学科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素养和探究兴趣。
学校还可以组建“致富小帮手”兴趣小组,开发无土栽培、环保制作、花卉培育、产品开发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资源再利用的意识、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以无土栽培为例,学生先通过自愿报名组建兴趣小组。随后,学生可以上网查阅无土栽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可以向农户、农业技术指导站等有发言权的个人或机构请教,收集最新的种植法和日常管理经验;学校还可以联系志愿者或相关企业进行协助,比如给学生讲解栽培技术,包括种子的选择、浸种和催芽、生长期管理和病变应对等。
无土栽培占地面积较小,可采取立体的种培方式,故学校可以将闲置的教室作为催芽室和育苗室。在该实践活动中,应提醒学生将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比如浸种和催芽用废旧报纸等。待无土栽培成功后,可以组织学生将收获的绿色产品进行义卖,同时向农民推广该栽培技术。
除了以上活动外,笔者认为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特种养殖专业户,调查本地动植物资源,参与科技创新大赛、环境保护宣传等有针对性的活动,均能列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通过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相结合,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