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远方才能配得上你今天的努力

2018-01-26 08:26张丽钧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晚自习山路高三

■ 张丽钧

副校长找我,为难地告诉我说,收到了好几个高三学生的来信,大家强烈要求学校启动“四晚”。

————所谓“四晚”,就是第四节晚自习。我们第三节晚自习下课已经是十点钟了;往年,只有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才启动“四晚”,而这届高三学生在距离高考还有二百多天的时候就要求启动“四晚”!

我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高三的学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白天的听课质量。我反对大白天满世界去捉萤火虫,到夜间再囊萤苦读。

但很快,我们又收到了来自高三学生和家长的哀求,大家央求学校尽早开“四晚”!

我听了非常痛苦。我知道,并不是这些高三学生“睡眠过剩”才强烈要求每天多学习一节课,而是因为,他们看到竞争对手在玩命地学习,所以他们才万般无奈地央求学校再多剥夺一些他们的睡眠时间!

不由想起那一年“送课下乡”。

我要去一所乡镇初中送课,但是组织者一定坚持让我住在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县城。县城距离镇中还有很远的一段山路,而我的课安排在次日上午第一节。为了确保上课不迟到,第二天一早五点半我就动身了。

虽说已是三月天气,但山里却没有一丝春意,山阴面的残雪还未全消,加上天上一轮寒月相随,越发让人感到沁骨的清冷。

车窗外面,全都是与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的学生。我忐忑不安地问司机:“天哪!这些孩子是不是为了听我的课才要这么早去上学?”

他说:“不是的,他们平常也是这么早上学。学校没有宿舍,他们每天上下学都要走十多里到二十多里的山路。”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这些可怜的孩子,每天都要在五点之前起床吧?

曾经读到过一个叫张泽林的小学生写的一首小诗,题目叫《欠债》。诗中写道————

每天上午,

我6点30分起床;

我没上小学的时候,

都是8点至12点30分起床。

算一算,

不知学校欠了我多少天的睡眠……

那山路上埋头赶路的初中生和那控诉学校掠夺了自己睡眠的小学生,不都是今天强烈要求开设“四晚”的学生的“前身”吗?这些孩子一路走来,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焚膏继晷,我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未来才能与之相称相配?

忍不住把这个悲壮的问题放进了一份问卷调查当中,我问近三千名高中生:“你每天披星戴月、焚膏继晷地学习,你以为怎样的‘远方’才能与之相配?”当然,八成多的孩子选择的答案都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然而,“想要的那种”远方究竟长得啥模样,又有谁能说得清楚?

调查结果还显示,差不多有近一半的同学承认“学习的动力”并非源于“自我内心的渴求”,也就是说,他们是被某种外力推动着在被动学习。

按照怀特海的说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学习者)的自我发展之路”,我不敢想象,一个被外力推动着学习的人,就算是拥有了他想要的“远方”,他还能自觉保持“持续贡献”吗?我更不敢想象————在他们想要的远方中,是否也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他们的孩子以及他们孩子的孩子,也会无一例外地睡眠“欠债”、无一例外地披星戴月、无一例外地呼吁“四晚”,而一旦“远方”变成了“眼前”,他们立刻报复般地“葛优瘫”着游戏人生、调笑人生、怀疑人生、慢待人生……

孩子,我希望你想要的远方有光、有美、有慧、有畏,但我最想说的是:你的远方里一定要有往昔那个“我”————那个睡眠严重不足的“我”,那个早睡一点就无比焦虑的“我”,那个试图用克扣自我睡眠的方法来“超越这平凡的世界”的“我”……到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放纵,不能堕落,不能允许自己活得像条蛆虫,不能允许自己对自己的背叛————你要对得起岁月深处那个曾为“远方”投注过举世无双的超高成本的少年啊!

猜你喜欢
晚自习山路高三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山路梨花》
杨鹤鸣
脸上有光
山路弯弯
高三·共鸣篇
祸从口出
在家晚自习vs在校晚自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