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2018-01-26 03:11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曾丽娴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苹果创设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曾丽娴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可见,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感受,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一起,使学生能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又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数学在新课标的驱使下灿烂开花了。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情境,引发兴趣

数学对很多人来说都觉得是难点,很枯燥无味,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情境教学是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且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一个过程,也是引起学生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一种外在教学形式。

比如:母亲节快到了,五一班的同学准备每人买一束花送给自己的母亲,我安排了学生去校门口的两家花店与店主交流,这两家店主分别推出了优惠措施,A店是这样的:每束花一律9折;B店是这样的:十束花以内原价销售,超过部分一律8.5折销售。我对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你们会选择哪家花店购买呢?为什么?这个题目在情境的铺垫下,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而且都很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出来,情境能把学生带入教师设定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自然表现出来;创设情境是学生间接获得学习结论的学习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巧设情境,仔细观察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以人为本发展人,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世界,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还有待发展,所以生动的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加法》这一课时,我在导出例题之前先利用电教媒体出示“公园一角”,画面一出示就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我并不急于引出例题,而是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激动地举手发言,因为公园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所以学生熟悉这个场景,学生说这里有游泳池、有漂亮的花,有池塘,有小动物,有游乐园……这时我再提出问题:你能数一数游乐场里一共有多少机动玩具吗?趁机导出例题,同学们在前面的情感渲染下,对这一节课充满了兴趣,而且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我们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源泉是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情景,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巧设情境,积极探究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的,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从设疑开始。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且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一定障碍,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探索,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在导入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小红和小花分苹果的情境:“4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2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1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在这里,我借着分苹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整数表示两块苹果、一块苹果,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时怎么表示?这样的逐步深入自然地引出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障碍中,层层思考,求知欲被强烈激发,而且可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是数学。

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通过游戏、谜语等活动来进行。比如我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对学生说明这节课的流程,我告诉他们这节课有猜谜语的活动,把学生深深吸引住,都认真地听我说:老师有个绝招,不管你们说出的数字是几位数,我不用计算都能知道它们能不能被2和5整除,你们相信吗?不信就来考我吧。同学马上积极出题,而且数字都很大,但是我都能一一回答,学生通过计算后得知老师的答案都是正确的,究竟为什么呢?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这节课就在同学们的疑问中顺利展开了。因为有疑问,所以对老师讲的内容很有兴趣,都带着探索研究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可想而知,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是极好的。

四、巧设情境,触动思维

新课标提到:“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操作的情境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要想使抽象的数学在学生的思维中留下具象的形象,就必须依靠手动操作。有心理学研究证明:动手操作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强思维的发展,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梯形时,我创设了“找一找”的活动: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的是各种图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梯形找出来。这个活动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对梯形有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操作情境还可以用在分数这个单元,“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就设计由学生动手分一分的环节,使学生在对图形的操作中对分数有更深的认识。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操作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透彻,更有兴趣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当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能在探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去探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如果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处处都精心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习内容的情境来进行教学,那么就能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还能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断积极探索,学会思考,并且投入到数学的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使新课标下的数学绽放魅力,数学课堂就可以更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新课标苹果创设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