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张银翠
“文以载道”最初见于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它是在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贯道”上发展而形成的思想。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才可以到达目的地。文学成为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在命制作文试题时,选材恰当,对立意的正确论证有重要的作用。作文材料就像车,立意就像车上所载之物,作文材料就是用来暗示引导立意的,而立意常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紧密联系,因而也可以说立意是一种“道”。不过,此处所说的作文材料,不是专指材料作文,而是指作文题干中的内容。
笔者曾参与过原创试题研发,拟过以下两道作文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市中心马路边的停车场,有3个人(其中一对夫妇)在为一个车位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刚空出的停车位本来是那对夫妇先发现的,可正在他们倒车入位时,半路突然冲进一辆车直接抢了停车位。旁观者中支持这对夫妇者居多,但最后,有关方面还是决定把停车位给抢位者。有人问为什么,有关方面回答很直接,规则如此。谁让这对夫妇技不如人,做事不果断呢。
【立意角度参考】
①从规则角度,赞同抢位者。规则是法治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的章程条例,是为了人们和谐相处,避免矛盾纠纷而集体认同的。这是侧重于法理层面的。自然界有规则,交通有规则,职场有规则,公共场所有规则……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少些纷争,保持安定团结。
②从道德角度,批评抢位者。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承美德、弘扬美德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礼让、包容是抢位者和那对夫妇都应该具备的美德。
③从理与德辩证的角度,遵守规则的同时又要提高个人修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遵守规则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前提,品德高尚是遵守规则的助推器。加强个人道德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人人有德,人人向善,钻规则空子、损道德清誉的现象就会少一些;弘扬正能量,社会风气纯正,钻规则空子、损道德清誉的人亦会自惭形秽,自觉向善。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地铁,一小伙低头玩手机,没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旁边的阿姨指责他,随即发生言语冲突。阿姨对着小伙拍视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有人将此事发到网上,有些网民不假思索跟风,一边倒地站在小伙一边;也有人谴责现在的年轻人,不让座竟然还觉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立意角度参考】
(1)从小伙子角度:
①应该让座。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尊老爱幼,礼让三分。
②可以不让座。拒绝道德绑架。“被道德”是一种强迫和胁持,是不尊重人格的表现。
(2)从阿姨角度:
①加强道德监督。利用舆论、网络的力量,使每个公民加强自身道德建设。
②多些理解与宽容。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
(3)从网民角度:
多些理性思考。从众往往会让感情蒙蔽理智。
(4)从整则材料来看:
①理所当然与理直气壮,产生矛盾多源于单方面的考虑。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③加强道德建设。小伙子、阿姨、网民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个集体要讲文明、讲礼貌,让善念美行形成风尚;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树立楷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几千年的美德。
这两则材料均为社会现象,都涉及道德问题。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集体层面来说,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些立意都紧扣当今热点话题,符合主流价值观。
刚拟完题,觉得还不错,但细加斟酌,第一则材料中“抢停车位”,第二则材料中“言语冲突”“激化矛盾”,设题的角度还是偏向了负面做法。翻看近两年高考作文题,没有如此设题的,最终这两道作文题舍弃未用。
可见,作文选材时还是应从正面材料入手,给考生以正能量,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这才符合选拔人才的要求。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漫画材料,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妈妈亲了一口;第二次考了98分,妈妈打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妈妈打了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妈妈亲了一口。
社会上大多数家长重视成绩,更希望孩子每次都能在前次成绩上再上一个台阶,这种心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道作文题直击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很有代表性。
下面是笔者拟的另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残疾考生魏祥,幼年失怙,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母亲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魏祥坚忍努力,高考考出648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写信恳求学校为他们母子提供一间栖身的宿舍,继续手拉手完成生命的攀登。校方回信承诺会妥善安排,对他的自立精神表示激赏。各界看到坚毅,纷纷伸出援手。
魏祥说:爱让自己更乐观;受过帮助,以后想帮助更多人。
魏祥母亲说:看到孩子的笑,一切都值了。
校方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正当大家为这一事件感动时,网上质疑之声四起。
针对清华大学:润色来信并怂恿魏祥发布,借此营销,侵犯了残疾学生的隐私,有炒作之嫌。
针对魏祥母子俩:为了上清华,博取同情。
【立意角度参考】
(1)从魏祥角度:
自立自强,拼搏奋进。
(2)从魏祥母亲角度:
关爱、付出、奉献、母爱无私。
(3)从校方角度:
创造好的环境进行鼓励,提供支撑。
(4)从网民角度:
多些理解与宽容;关注弱势群体。
这则材料只是一个个案,与高考作文相比,普遍性不足。考生在立意写作时,与他们的切身感受相去甚远。最后也舍弃未用。
首先回顾一下全国新课标卷。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赶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用“中国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选取古诗句立意。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现象;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涉及家长与孩子如何对待成绩的问题,与每名学生息息相关;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与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提倡学生关注社会,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对学生来说,信手拈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坐在考场说高考,哪位考生不是局中人呢?
下面是笔者拟的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放假前,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暑假阅读。已过去了两周,几名学生谈起他们阅读中最幸福的事。
甲说:每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乙说:阅读《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念念不忘》等节目中提到的最让人感动的文章。
丙说:静静读书时,和书中的内容产生共鸣。
他们商量,每十天交流一次,会得到阅读中更多的幸福。
【立意角度参考】
(1)从甲的角度:
①家长的熏陶、言传身教,使孩子受益匪浅。
②形成良好的家风,打造书香家庭。
③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阅读的家庭永远温馨。
④最好的陪伴是书香中的幸福。
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从乙的角度:
①不忘根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②留住了文化之根,才能实现中国梦。
③提倡全民阅读,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全民素质。
④央视节目的舆论导向作用。
⑤幸福的阅读从感动开始。
(3)从丙的角度:
①阅读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与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与提升。
②每一句话都有一颗心灵。
③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最杰出的人谈话。
④读书能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年龄所无法给予的生活阅历。
⑤读书能使孩子的修养得到提升,使孩子的思想更加深刻。
(4)从最后一句话来看:
分享阅读中的幸福,取得双赢。
这则作文材料与倡导的全民阅读紧密相连,又与每位学生加强阅读提升素养息息相关,因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辩,能写出真情实感、有理有据的好文章,与高考作文的要求一致。
再者,这则作文题不仅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针吻合,而且暗扣课本。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写作练习第二题,“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亲情’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请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因此,笔者最后选定了这一道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