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试题命制的三个误区

2018-01-26 02:21陕西杨智厚田宗昌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设题评析参考答案

陕西 杨智厚 田宗昌

古诗鉴赏历来都是教学与考试的重难点之一,受制于教师的水平、考生的积累、诗歌的难易等诸多因素。

考生在这个版块失分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反观我们平日模考中的诗歌试题,那些质量不高、导向不好的试题,往往拉低了这一板块的复习品位,由此带来了高耗低效的复习结果。

有感于此,笔者特做了分析梳理,发现这些低质量模拟试题的命制存在三大误区。下面分别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评析。

一、选材偏易偏难

考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如何把握“浅易”二字的度呢?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考生的实际水平,更需以高考试题为标杆,虽不宜完全高仿高考试题,但不可畸易畸难。

1.选材偏易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评析]

首先,从体裁看,该诗为绝句。从选材角度来看,该诗显然未能和高考的考情保持一致。十一年来,只有2008年的宁海卷选了绝句(《题李世南画扇》),其余年份各地区考卷均为词或律诗。这样的诗歌材料,首先保证了诗歌阅读应有的长度,也匹配了诗歌鉴赏由8分升至11分的分值变化。2014年虽然也选了绝句,却是两首绝句(《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的对比阅读,仍属于有长度、有分量的材料。

其次,从文字看,除第二句的“侵晓”有点难度外,其余三句,皆十分浅显易懂。整首诗,文字量少,文句简单,阅读理解起来几乎没有难度,更遑提区分度。以这样的材料进行模拟训练,不易使考生达到高考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2.选材偏难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巫山高①

[南朝·齐]王 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②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③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④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①巫山高: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曲名,咏巫山神女。②阳台:巫山城西之高都山上,原有阳台故址,为传说中巫山神女降临之仙境。③蘅芳:杜蘅的芳香气。杜蘅是一种香草。④寤:醒。

[评析]

这首诗对考生而言理解难度大,不适合用作模考题。

首先,字词障碍较多。尽管有四处注释,但丝毫没有降低考生理解的难度。比如,“阳台”虽有注释,但“阳台曲”所指为何,考生不甚了了。此处之“曲”应指幽僻之处,即传说中楚王与神女相会之地。“寤”注释为“醒”,不妥。因为这里的“寤”,既不是睡醒,亦不属酒醒,只是诗人的想象而已。“寤言”有两个义项:①醒后说话;②晤言,相会而对语。根据诗意,此处应取第二个义项,即诗人想象他与神女相会而对语的情形。至于未注的“彼美如可期”“纷在瞩”“坐”“秋风下庭绿”等,考生都很难把握,即使是教师,对此也会有不同理解。

其次,诗的情感具有多向性。可以肯定的是,本诗不属于爱情诗,尽管作者借助想象表达了他对神女的无限神往,但“彼美”到底指什么,却具有多向性和不确定性。古人常借“美人”喻指不同的对象,中学教材不乏其例,“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中的“美人”指君王,“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中的“美人”在教材中的注释是: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正是“美人”一词的多解性,造成了考生在回答问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时出现了合乎情理的差异。考生既可以答成“表达了作者对心目中美好理想的追求及理想不能实现的失落怅惘”也可答成“表达了诗人期盼贤德之士与之为伴而不得的无奈”,还可回答成“表达了作者对圣主的追慕(作者王融曾欲矫诏拥立竟陵王萧子良即位)却未能如愿(后被即位的郁林王萧昭业下狱并赐死)的痛苦之情”或如给出的参考答案那样,过滤掉具体情感,而泛泛答成“表达了诗人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感情”。

总之,以该诗作为模拟考试题的材料,其难度已大大超出了命题人的预料,而学生五花八门、不得其旨的答案,也印证了这个选材的失败。

关于古代诗歌,考纲一直强调“浅易”二字,这里的“浅易”,一是排除了那些较艰深、有难度的材料;二是排除了那些没有区分度、太过简单的材料。材料难易度的把握,则需要我们结合多年的高考试题仔细揣摩。

二、设题主观随意

2017年考试大纲中对古诗鉴赏的考点分为鉴赏和评价两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单概括,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高考语文试题也基本上是围绕这四个考点来设题的,而且无论是考点选取、设问角度,还是措辞,都务求严谨。但模考题中的诗歌鉴赏试题,在设题上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题干用语指向不明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偶宿山中忆畅当

卢 纶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

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

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8.诗人是如何怀念畅当的?请简要分析概括。

[评析]

这道题有两点瑕疵。一是如何“怀念畅当的”设问不明,弄不清题目到底是想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是考查表达技巧?而给出的答案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回答的,着重分析了颔联和颈联明写与暗写相结合的手法。若是如此,不如将题干改为“诗人是如何写自己怀念畅当的?”毕竟,“如何怀念”和“如何写怀念”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偏于内容,后者偏于技巧。题干指向明确,学生也易于找到答题的思路。二是“分析概括”一说不妥,诗歌鉴赏多用“分析”法,很少用到“概括”法,故而“概括”一词删掉为好。

2.试题之间相互提示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唐多令

刘 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③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④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③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④浑是:全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寒”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回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

B.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更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地叹喟。

D.“浑是新愁”含意丰富:本有旧愁,又添新愁;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愁之深重。

E.买花载酒,是想要重温少年冶游放荡之乐,然而,“不似”一转,毕竟时过境迁,徒增岁月,无复当年乐趣矣。

[评析]

这首词的14题是对词的综合理解,涉及手法、语言、情感等多个考点。B项中“对故人的追念”,C项“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地叹喟”,D项“旧愁”“新愁”的提示,稍作整合罗列,即可凑成15题考查作者情感题的答案。两道题的“通好”和重复,大大降低了考查的难度,影响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3.选项设计参差不齐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元好问①

候馆②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注]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②候馆:行人寄住的旅舍。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该词前两句交代了周围的景物、地点、环境,奠定了全词的情调氛围。

B.“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告诉读者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难眠,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C.在构思上,作者虽专注于眼前情景,但也提到往日相依相偎耳鬓厮磨的情景,使内容丰富曲折。

D.这首词摛词造语,绮靡甜腻,“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数句,都是这种词风的体现。

E.词的结尾以景结情,语淡情深,意谓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然而海棠开时,梅花也就凋零了。景又不似实景,乃近于诗的比兴,置于结尾,淡宕涵浑。

[评析]

暂且不论有些选项用语粗疏,单看各个选项的长度,就能明显感到设题的不规范。五个选项共247字,平均每项字数为49字,但A项与E项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A项仅31字,E项达77字,二者在信息量、干扰度上明显不均衡,考生在阅读、判断这两项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会有很大差异,它们属于不等值的两个选项,这是选择题设置选项的大忌。高考真题在同一试题下的各个选项字数十分接近,长短几乎一致,就是为避免选项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不等值现象。

4.设题过偏,效度不高

[例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①。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①槎:chá,指小舟。

14.下列诗歌的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两项是 ( )(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B.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远离弦易转,幽咽水难闻。欲识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隋·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

C.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D.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

(唐·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

E.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评析]

这道题实际考查诗歌的体裁常识,把诗歌的体裁常识作为一道独立的试题,赋分5分,实为奢侈,且全国卷的试题多年来几乎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体裁常识的先例。即使这道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也不能改变它命题偏狭、效度不高的事实。诗歌教学中,有关排律的知识通常不要求学生掌握,从考生回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是瞎蒙个答案。作为一道模考题,由于设题过偏,失去了有效检测的价值,也不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属于命题上的剑走偏锋,不值得提倡。

三、答案有失规范

答案不规范,同样起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概而言之,不规范的答案有如下几种情况:

1.答案过简

[例7](诗歌同例4)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怀人、叹老、悲秋。(2)忧国伤时,怀才不遇。

[评析]

一道6分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不足20字,太过简略,与分值严重不匹配。这个答案有两个问题:第一,未作分析,它并没有像题干所要求的那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容易给考生造成误解,似乎只要概括出答案要点,就不必在意是否做分析或分析的正误;第二,无中生有,“怀才不遇”一说从词中及其注释里找不到任何根据,属于无中生有。

2.答案过繁

[例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①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②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5.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评析]

这道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共218字,虽然对诗歌感情的概括是准确的,但分析文字过于繁冗,且不够准确,不能在用语措辞方面给考生作出示范。诗歌鉴赏试题的作答,毕竟不同于写鉴赏文章,“要言不烦”是基本原则。

笔者对该答案加以精简:

①伤春之情。红杏绽放,娇莺欢啼,但“蝶未游”,人“难留”,徒留春景。②流离之苦。诗人飘零在外,逢春“难留”,其处境恰如花开无蝶赏的杏花般孤寂。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的红杏,想到京城千万树盛开的杏花,油然生出故国之思。

3.答案偏失

[例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农家

戴复古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儒衣愧漂泊,相就说农桑。

15.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愧漂泊”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江湖、功业无成的惭愧之情。与前面几句诗的自然清新形成反差,使人更能体会诗人内心的无奈情绪。

[评析]

关于尾联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只针对尾联的上一句来分析,全然未顾及下一句所表达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题干的要求是明确的——尾联的情感,而尾联的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并不具相同性和一致性,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作答时切不可疏漏。

笔者将其修改为: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为功名而奔波的惭愧,及对农家生活的喜爱。通过“愧漂泊”与“说农桑”的鲜明对比,突出了主旨,使得全诗喜爱农家的情感得到了强化。

此外,诗歌及其设题中的文字错误,注释里的冗余信息,都是命题时应该极力规避的。

针对上述三个误区,笔者提出诗歌鉴赏命题时的几点建议:

1.研究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是由命题专家团队通力打造的精品,无论是选材、设题还是答案,都堪称样本,其示范性、导向性毋庸置疑,吃透这些试题选材、设题和答案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命题的方向和尺度。

2.发挥集体力量。以年级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可由一人命题,大家参与审核、试做,反复打磨,务求让每道试题都能经得起考试的检验。

3.诗歌鉴赏题命题时切忌照搬鉴赏辞典。无论是选择题的选项还是简答题的答案,都要根据诗歌的内容,重新组织整合,切忌照搬鉴赏辞典中的现成表述。

4.注意命题的技巧。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应覆盖诗歌鉴赏的多个考点,不能仅限于对某词、某句内容的理解,而且各选项的长度应大体一致,这样既规整,又能在信息量上保持等值。

猜你喜欢
设题评析参考答案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