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塔县幼儿园 杜秀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我在班级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活动。
案例1.今天的安全课我请了财务室的小李来扮演“陌生人”。活动刚开始,小李敲门进来,她对万万小朋友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去胡杨林玩,快穿衣服去。”万万小朋友高兴得跳起来抱起自己的衣服就开始穿。我问她:“你认识这个阿姨吗”?她眼神茫然地看了小李半天摇摇头。我又问:“你不认识怎么就跟这个阿姨走呢?”这时,我转头问班里的小朋友:“你们愿意让这个不认识、不熟悉的阿姨接万万走吗?”小朋友异口同声说“不愿意!”轩轩小朋友甚至拉住万万的手不让她走。这时万万哭着说:“可是我妈妈在胡杨林等我啊!”我接着问其他小朋友:“这个陌生的阿姨如果接你们,你们跟着走吗?”大家异口同声说“不走!”听到这里,我适时的告诉大家:这个阿姨是我请来的“陌生人”,就是想看看大家会不会跟陌生人走。请小朋友们记住:妈妈要是没时间接你,她一定会找一个你认识的家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来接你,不会让一个陌生人来接你。接下来我又通过几个假设案例让孩子们明白: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带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门我不开等安全常识。
案例分析:
幼儿没有社会经验,安全意识薄弱,不懂得保护自己,在诱惑面前不知道自己正身处险境,这正是人贩子“偷”孩子的基础。因此,创设接近生活的情景来试探幼儿的反应,让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能真正认识到:不能跟陌生人走。知识的深化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情景,可以促使幼儿的认知得以提升,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懂得不跟陌生人走,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2.在另一个班级开展安全活动时,我刚告诉小朋友今天的安全课是“不跟陌生人走”,一个孩子就举手说:“杜老师,我们老师讲过这个了!”我说:“哦,那我就考考大家,什么是陌生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就是小偷”“陌生人就是坏人”“就是偷东西的贼”……“就是不认识的人”——总算有人说到点子上了。这时,财务室的小李敲门进来问:“哪个是政政小朋友?你爸爸在校门口等你,让我接你出去。”政政高兴地跑过来跟着就往外走……这时,班上的小朋友都大声叫着“不能走,快回来!”——政政小朋友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回到自己座位上。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个阿姨是我请来扮演陌生人的。然后问大家:你们觉得陌生人真的会带你见爸爸妈妈,会送你回家吗?”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什么答案都有。接下来的活动在一个个假设案例中加深了安全意识: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收陌生人的礼物等。
案例分析:
这节活动,我摒弃了以往的说教方式,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幼儿学会独立思考——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由于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同,理解不一样,因此存在差异和争议,教师适当、及时地引导,可以启发幼儿主动去思考,分析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的东西,理解其中真正的教育意义。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的防诱拐、防骗教育仍需加强,生活经验能强化幼儿安全知识的接受程度,而情景模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